本专业设立于2012年,是廊坊师范学院开设较早的信息类工科专业之一,至今每年招生人数60人左右。信息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把信息技术列为21世纪发展战略计划的首位。信息工程是一门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传输、存储和显示技术的学科。本专业适应国家特别是京津冀地区信息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专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培养融入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能够在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分析、调试及应用等信息工程领域从事教学、技术与产品开发、工程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宽口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什么是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该专业是与现代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工科专业,以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为核心,涉及数理基础、工程基础、信息科学、电子技术、光电技术、通信技术、测控技术、计算机等信息工程诸领域。
信息工程是建立在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研究信息处理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的专门学科,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信息系统的设计、研发、运行和应用的基本方法和工程技能,能在信息产业等国民经济部门及国防部门从事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以及制造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信号处理,数据分析与处理,通信方向。运用工程技术的手段,对信息进行高效的处理、传输、存储和应用。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DSP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
本专业的培养优势是什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学习信息工程,不仅意味着掌握一门技术,更是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变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发展,本专业具有以下优势。
(1)技术领先,创新力强
信息工程的学习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据库技术等多个方面。掌握这些技术,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技术优势,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
(2)就业前景广阔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越来越大。无论是在IT企业、通信运营商,还是在机构、教育机构,都需要大量的信息工程人才。而且,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信息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将更加广阔。
(3)提升综合素质
学习信息工程,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技术能力,还能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这些能力对于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都是极为有益的。
(4)适应未来社会变革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学习信息工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些变革,提升个人竞争力,抓住变革带来的机遇。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1)互联网行业: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在互联网行业从事产品设计、研发和项目管理等职务。具体包括软件开发、网站和APP的设计与开发、云计算、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互联网行业是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热门就业方向,也是一个快速发展和变化的行业,具有高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
(2)通信行业:在通信行业,毕业生可以从事通信技术的设计、开发和技术支持,能够参与通信终端设备、智能手机、数字通讯设备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通信行业也是一个需要大量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领域,并且在5G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下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3)金融行业:在金融行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科技金融、数据开发、数字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方向的职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广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金融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带来更丰富的工作选择和较高的薪资水平。
(4)能源行业: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等领域,毕业生可以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职务,例如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能源管理等。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在这些领域中可以发挥其专业技能,推动行业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5)航空航天行业:毕业生可以从事行业研究和设备研发方面的职务,例如导航和控制系统的研发、通讯技术的研发等。中国航空航天行业快速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
本专业的考研情况及考研方向?
本专业学生近几年平均考研率15%左右,考入的院校主要包括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华北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高校。考研方向主要为计算机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控制工程、通信工程、智能制造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