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学院概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09日  点击数: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可溯源至1946年安次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基础实验室,专业办学开始于1993年农业部乡镇企业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系信息管理与微机应用专业;2000年开始本科教育,2002年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18年调整建院,致力于高素质应用型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2023年被评定为课程思政示范学院。
学院现有计算机系、电子信息系、电气工程系和教学实验中心4个教学单位,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个本科专业,并承担全校计算机公共教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90人。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个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门河北省一流课程,1门河北省创新创业课程。学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建设,不断促进人才培育质量稳步提升。
现有博士教师17人,教授10人,硕士生导师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45.1%,博硕教师占比达95.6%,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廊坊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优秀人才1人、其他市级优秀人才4人,1名教师获得河北省“师德标兵”称号,40余名教师荣获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师德师风考核优秀”等荣誉。
学院建有“电子信息”重点学科、“廊坊市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重点实验室”、“廊坊市智能交通系统重点实验室”、“分数域信号处理与分数阶控制重点实验室”、“廊坊市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基地”和“廊坊师范学院省级科研平台(基地)”等6个学科科研平台,并且为主参加“河北省儿童认知与教育数字化重点实验室”建设。获批廊坊师范学院“计算智能与智能系统”、“多智能体协调控制”2个科研创新团队。为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交流合作等各方面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依托平台建设,与地方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加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度合作,不断提升相关学科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学院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现有人工智能、物联网、嵌入式、软件开发、信号与系统、传感器检测、电力电子等实验室30余个,资产总值2600余万元,占地2500余平方米。学院注重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与人才培育,充分发挥电子信息类与人工智能类专业特色优势,获批学校专创融合创客工作室,提升教研成果、创客团队建设、活动开展和指导咨询等多方面工作成效,结合专业特长,专创融合,不断推出创新项目、培育创新课题。近年来,第二课堂帮助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120余项,其中,“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0余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10余项、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10余项、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60余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
学院始终秉承“为人 为学 为师”优良文化传统,弘扬“厚德博学 弘毅致远”的校训精神,紧密围绕学校“1328”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形成了“信德立身 工精立学”的电院文化和工匠精神,致力于高素质应用型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数据截至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