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9日  点击数: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理学学士
 
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自2002年开始招生,于2020年获批校级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是一个集电子科学、通信和计算机多领域交叉,理工结合专业,该专业既是信息与通信工程 和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两大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多个技术方向研究和发展的基础,其应用十分广泛。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新一代智能电子信息系统设计技术为主线条,强调实践训练,积极与企业、行业等合作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活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专业知识,具备电子产品与系统设计、电子电路、信号处理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专业技能,能够在电子、计算机、通信等相关领域从事基础研究、设计开发、电子产品检测、生产组织、制造、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什么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理科专业,它融合了电子科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该专业主要研究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集成以及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本专业的核心研究对象是电子设备、系统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它通过传感器和网络技术实现物理对象的智能化管理,涵盖从电子设备的设计、开发到实际应用的全过程,同时关注信息的全链条管理,包括收集、处理、存储、传输以及安全保障。这一跨学科领域的协同发展,旨在培养能够推动技术革新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DSP技术及应用等。
本专业的培养优势是什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优势在于其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教育,不仅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为学生在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中保持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专业具有以下优势:
(1)师资力量雄厚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名,其中博士3名,硕士6名,全部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教师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已形成一支由博士及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近几年完成科研及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多项,其中部分发明专利成功进行了转化。教师荣获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三等奖,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
(2)办学特色鲜明
本专业立足京津冀,服务国家战略,为基层培养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治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设立既是电子信息产业进展的需要,也符合学校条件和学校文、理、工、管、史、经等学科竞相推进的专业进展思路以及人才定位目标和服务面向。培养方式和方法顺应“教、导、学、做、研”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
本专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就业能力。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挑战杯”、“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并多次获奖。今年来,分别获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次,铜奖2次;校级“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并获批多项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去向非常广泛,毕业生可以在各类高科技企业、通信运营商、科研机构等领域寻找就业机会,也可以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发和应用工作,具体包括:电子产品与设备制造业、网络通信设计开发、教育与科研机构、移动互联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媒体信息处理应用等方向专业技术工作。近几年的就业率不断提高,该专业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89.66%,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83.72%,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74.23%,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92.47%。、
就业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各行各业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国家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持政策,为本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和发展机会。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如金融科技、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开辟了新的职业路径。
本专业的考研情况及考研方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型专业,考研人数逐年攀升,升学率逐渐提高,其考研方向广泛且深入,覆盖了电子、通信、信息处理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考研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信息、电子与通信工程、人工智能、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以及人工智能等学科方向。考取研究生的院校有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天津大学、燕山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湖北大学、河北大学、沈阳航空航天等重点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