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二级学院: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观察,不断增强对国情社情的了解,激发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意识,提升社会化能力,为科技自立自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青春动能。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决定举办2026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暨大学生创新大赛金种子项目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综合实训中心、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和科研处。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由综合实训中心、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和科研处负责人共同组成。
综合实训中心负责校赛全程组织、实施及评审,全校范围内的赛前辅导、交流分享等及学校赛事开展情况专项报道;
校团委和学生处负责将通知下发每个学院团支部,号召每个团支部动员学生积极参赛、开展赛前宣讲、交流分享等活动;
教务处负责参赛学生的学籍资格认定工作;
科研处负责参赛作品的刊物发表及登载等学术资格审查工作。
各二级学院成立院级组织委员会,负责院赛的组织、评审和实施。
二、参赛对象
2026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三、参赛组别
大赛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设置以下五个组别。
1.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军民融合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2.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林牧渔、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城乡融合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3.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4.文化创意和区域交流合作:突出共融、共享,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等区域合作,或在工业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交流培训、对外经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5.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政务服务、消费生活、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金融与财经法务、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培训、交通物流、人力资源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四、项目要求
1.本次竞赛以学院为单位统一申报,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鼓励学生跨学院、跨年级、跨专业组队参赛。参赛学生每人限参加一个项目团队,每个团队限申报一个参赛项目,不得兼报,如有兼报取消该学生参赛资格。
2.竞赛参赛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5人,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超过5人。答辩人员须为作品申报书中所填写人员。原则上校决赛阶段只可进行人员删减,不可进行人员添加。
3.2024、2025年立项的、符合“挑战杯”竞赛要求的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创赛”省赛获奖项目,原则上必须参赛。
4.参赛项目涉及知识产权的,在报名时须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
5.对于已工商注册的项目,在报名时可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含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股权结构等材料)。已工商注册项目的负责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
6.参赛项目可提供项目实践成效、预期成效等其他相关材料(包括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带动就业情况等)。
7.参赛项目涉及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新药物等的研究时,申报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8.已有实物、技术证明等佐证材料项目,需确保成果产权为项目所有。项目购买成果、借用成果、伪造成果造成的纠纷由项目组自行处理,主办方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9.已获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赛。
五、赛事实施
大赛分院级初赛、校级复赛、校级决赛三个阶段进行,最终择优选拔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竞赛。
1.院级初赛(2025年11月—12月15日)
本届赛事初赛环节由各学院具体负责组织,包括选题指导、项目包装和初赛评审工作。各学院要成立评审委员会对提交的作品申报表和商业计划书等进行书面指导、评审,并组织进行现场问辩。各学院按照参赛项目总数的5%设置特等奖、10%设置一等奖、20%设置二等奖、30%设置三等奖,竞赛成绩在学院官网公示后将获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的项目团队推荐参加校级复赛。院级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奖项目原则上应有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软著等实践创新成果。
2.校级复赛(2025年12月15日—12月25日)
入围复赛的团队继续对项目进行打磨,各学院要对潜力大、基础好的项目继续进行重点扶持和包装,学校将组织评审专家组对入围项目进行集中评审,复赛结果将在12月25日前公布。
3.校级决赛(2025年12月25日—12月31日)
终审决赛阶段,学校将组织校内外专家组对入围校级决赛的所有项目进行现场问辩,最终在确定校赛名次后(具体事宜另行通知),推选优秀作品参加“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赛排名的前25名作品确定为大学生创新大赛金种子项目,后续进行的重点辅导和培育工作。
六、材料报送
各学院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广大同学的参赛动员、报名咨询、项目指导和学院初赛等工作,并于2025年12月15日前,向综合实训中心邮箱提交学院初赛参赛作品及相关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含:1.参赛项目申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电子版(见附件1,文档命名为“XX学院+项目名称”);2.项目展示PPT(PDF格式);3.诚信参赛承诺书PDF版(见附件2);4.学院参赛项目汇总表(见附件3);5.学院官网获奖公示链接和截图。
七、奖项设置
竞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若干。另设优秀组织奖,将根据学院参赛项目数量、校赛获奖等级以及省赛获奖等级综合得分情况评选。
八、惩戒措施
1.参赛项目被检查或经举报核实发现作品不符合申报要求或存在严重违规行为,取消作品参赛资格,学院不得补报作品,并取消学院参评集体荣誉资格。
2.在竞赛中被发现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行为,侵占和篡改他人项目数据为己用的违规行为,参赛学生将承担相关责任,接受相应的处理和处分。
九、工作要求
1.广泛动员。各学院要广泛动员,认真选拔,切实做好作品遴选和指导工作,既要保证参赛项目质量,也要扩大和提升大赛的参与面、受益面、影响力,努力为实现大赛目标发挥积极作用和提供有力保障。
2.重点培育。各学院推荐参赛项目要注重与“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培育项目有机衔接,鼓励学生将科技创新项目转化为创业实践;要充分用好本单位实验室、实训实践基地等资源,鼓励教师和符合条件的校友将科技成果转化,挖掘有竞争力的项目参加赛事、做好培育,给予场地、技术、人员、财力等方面支持。
3.严格审核。各学院要严格按照竞赛要求,对参赛作品申报表内容进行审核,确保作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联系人:高老师
联系方式:0316-2138709
联系邮箱:zhsx2024@163.com
附件:关于举办廊坊师范学院2026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暨大学生创新大赛金种子项目选拔赛的通知
附件:关于举办廊坊师范学院2026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暨大学生创新大赛金种子项目选拔赛的通知-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