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社会实践 > 2023
弘扬非遗技艺 赓续文化根脉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3日  发布人:学生处  来源:   点击数:
 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及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奉献,增强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7月22日至25日,经济与管理学院“寻脉非遗,传承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进行实地考察。
 

 
社会实践的征程从香河县文化艺术中心拉开序幕。在艺术中心,经香河县文旅局非遗科科长韩金凤介绍,香河县如今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安头屯中幡,省级非遗项目4个(不含国家级),分别是五行通臂拳、大河各庄竹马、西南街音乐会、烧蓝技艺。通过考察,实践队员不仅对香河的历史和文化有了初步了解,更激起了大家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决心。


一、立足非遗传承,推进产教融合

迎廊师110周年校庆,展经管文旅风采。7月23日,经管学院党委书记凌巍带领队员们前往香河县钳屯镇五行通臂拳非遗传承基地,举行“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教学科研实训基地”授牌仪式。凌巍书记在致辞和采访中表示,廊坊师范学院文旅产业学院的成立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学院将紧密对接文旅产业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陈智华副书记和薛建强副院长分别介绍了“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和“教学科研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他们表示,这两个基地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五行通臂拳非遗传承基地负责人徐崇武主持授牌仪式,并指导实践队员学习武术动作。未来,廊坊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为地方文旅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依托生态优势,促进乡村振兴
7月24日,经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队前往香河县刘宋镇,观赏“万亩荷塘”,据了解,刘宋镇依托“万亩荷塘”资源优势,深挖旅游资源,以荷花文化为重点,以旅游休闲设施建设为牵引,以观莲赏花、品尝荷藕为主线,树牢品牌意识,发展壮大旅游产业。香河县结合区域优势及民俗文化特色,利用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元素等资源,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乡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全力构建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通过实地考察,队员们掌握了宝贵信息,引发了结合自身优势促进发展转型的思考,激发了保护环境、推动发展的责任感。

 
三、加强生态建设,重焕运河新生

7月25日,经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队又来到了香河北运河中心码头进行实地考察。北运河流经廊坊21.7公里,全部在河北省香河境内,上连北京通州,下接天津武清,两岸绿树成荫,河面碧波荡漾,古有“首都之门户、漕运之咽喉”称谓。在当地政府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下,千年北运河重焕新生,运河依托聚焦保通航、塑风情、兴文旅三大重点,加快构建“通航引领、产业带动、文旅融合、全域发展”的北运河旅游通航发展新格局。运河风光的背后,是对生态建设的重视,是文旅融合的创新。此次实地考察引发了实践队员的深度思考,增强了实践队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参观考察了香河县文化艺术中心、五行通臂拳非遗传承基地、万亩荷塘、北运河中心码头等,感受到了香河深厚的文化底蕴,领悟了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加强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要性,激发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未来,实践队员们将砥砺强行,接续奋斗,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