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规章制度
院字〔2018〕39号

廊坊师范学院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
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7日  发布人:学生处  来源:   点击数:
 各部门,各单位:
廊坊师范学院《关于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院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廊坊师范学院
2018年6月27日
 
关于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共青团中央教育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青联发〔2016〕18号)等文件精神,推进学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紧紧围绕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就加强学校第二课堂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二课堂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巩固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开扩视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为目的参与的各类实践创新活动,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和发展,是第一课堂之外的重要育人平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激发创新意识、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第二课堂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第二课堂课程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目标任务:通过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为重点,以激发学生自主管理、自觉学习、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为着力点,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形成、首岗胜任,成长为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原则:第二课堂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增强个性化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协同原则。紧紧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作用,以第一课堂为基础,依托第一课堂、服务第一课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专业知识的运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互补、互相促进。
2.个性发展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以及学生的实际,构建较为系统完整、形式多元、内容各异的第二课堂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创新性原则。第二课堂建设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尊重指导教师、学生的首创精神,通过方法与途径的创新,实现第二课堂课程建设的创新。
4.激励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设计成第二课堂工作项目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学有所获。通过物质与精神奖励等举措吸引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现自我全面发展。
三、第二课堂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校将着重从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他等六个模块构建第二课堂体系,推进实践育人。
(一)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主要是通过各级党、团组织开展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为主题,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发挥第二课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优势,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外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精心策划开展党(团)组织生活、主题教育活动、形势政策报告等;充分发挥校院两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大学生大讲堂活动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展网上青年思想引领工作。
(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通过各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省情·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活动、“5·18”志愿服务活动、温暖计划、西部计划、“星期六”文明行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为载体,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查、生产劳动、专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在服务校园、服务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志愿服务队管理和建设,利用志愿中国等网络平台,着力提升志愿服务的参与度、覆盖面、影响力和实际效果。
(三)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主要是通过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以及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和身心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独特的艺术品位。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和场所,以女生节、青年文化节、校园文化节、社团活动月、“爱校园、爱生活、爱自己”主题教育活动等为载体,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实现学生文化素质与艺术素质同步发展;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通过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愉悦身心;通过青春健康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培养学生阳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人格品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
(四)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主要是通过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通过举办各类学术科技讲座,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通过组织“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科技创新创业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创业的热情;通过开展大学生学术科技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氛围;通过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学生科创团队建设多方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五)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与校内外社会工作,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担当意识、大局意识等。立足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积极扶持学术科研型社团,重点鼓励创新创业类社团,大力创建理论学习型社团,努力倡导公益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加强社团管理和指导,通过实施分级分类指导、政策支持和资金资助等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社团向更高层次发展;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社团,参与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激励学生在校期间承担一定社会工作,通过担任班团干部、学生组织负责人、科研助理、辅导员助理等途径,培养学生责任感和事业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内外学习交流的机会。
(六)技能培训及其他。通过各种现代技术、使用技巧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面向应用与面向未来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通过组织各类职业资格认证、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首岗胜任同时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第二课堂是我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构建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支撑体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教务、学工部门具体抓,全院师生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学校成立由分管教学工作和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科研处、财务处、国资后勤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统筹规划、实施指导和质量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校团委,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推进和组织实施。各二级学院要充分认识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性,成立第二课堂工作小组,由书记、院长担任组长,由教学副院长、学生工作副书记、分团委书记、学工岗、教学办公室主任、实验中心主任、辅导员、教学秘书任组员,具体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实施。
(二)扎实推进,形成合力。第二课堂涵盖内容广泛,涉及面大,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协同推进机制,全面推进教务、团、学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第二课堂工作机制,将第二课堂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统筹规划,明确要求,做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时间和管理上的有效衔接。二级学院要依托学科专业特点,资源优势,加强第二课堂多元化建设。注重加强校企合作,有效融入地方社会,建立稳定的实践育人基地。
(三)落实保障,形成机制。学校为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提供经费和场地保障;全校上下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第二课堂建设,形成浓厚的氛围;出台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办法,完善第二课堂奖励机制,改进第二课堂导师制度,促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结合;逐步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立第二课堂的科学评价体系和质量反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