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支部志愿者数量达44人,占比100%,志愿活动总时长超1000小时。团支部成员积极参加校级、院级社团活动,团支部成员马艺鸣现任大学生记者团团长,为学校公众号的运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陈雨琦担任心灵协会副社长,王祖歆曾任非遗研学社副社长,王紫阳曾任教育学院分团委素拓部部长,刘苏芳曾任教育学院分团委素拓部副部长,现任茶道社教培部部长,他们在各自岗位上默默付出,为学校的各级组织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团支部成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和其他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省级、市级、校级、院级等奖项共计百次。无论是校内的“雷锋月”、“关爱聋哑儿童”“摆自行车”还是疫情期间的岗位值守,都有团支部成员热情奉献的身影;在校外,抗疫一线、社区服务各项活动勇往直前,在“三下乡”“返家乡”积极响应,均受到家乡政府和学校赞赏,团支部书记杨茗杰,成员刘苏芳获评云支教优秀先进个人。在两个学年内,7人获得校级年度优秀志愿者,1人获先进志愿工作者,团支部成员肖雨霏获固安县政府表彰,团支部成员刘苏芳荣获最美抗疫大学生志愿者称号,3人获“三下乡”积极分子,2人获“体验省情 服务群众”先进个人。
团支部成员积极参加校级、院级社团活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和其他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省级、市级、校级、院级等奖项共计百次。
在2022——2023年度暑假期间,班内廊坊市居住的同学积极参与廊坊市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调查。在2022——2023年度暑期社会实践中班内同学积极参与返家乡、三下乡、体验省情等社会实践和活动。其中陈雨琦、杨茗杰、牛子佳、王梓艺等支部成员获评积极分子。
立足专业,服务社会。利用过硬的专业知识,结合本专业特色,多团名支部成员参与“廊坊市第二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活动”参与学校心理志愿服务;此外,还有同学利用所学知识返乡义务教学,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线上、线下服务社会,获得学校、社会表彰,在服务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团支部成员积极参与互联网+、创青春、调研河北、体验省情、三下乡等活动,获奖数次。
(1)团支部成员陈雨琦参与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基于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农村小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的教育调查》,荣获2023年度“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一等奖。
(2)团支部成员陈雨琦、杨茗杰参与的《茶和中国 香沁廊师》荣获2023年度第九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铜奖。
(3)支部成员陈雨琦参与的《给农村孩子一个美丽的中国梦——地方与校本课程开发,打造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河北新场景》荣获第九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
(4)支部成员陈雨琦负责的《安墟端茶——廊坊市新文化经济名片》,荣获第八届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三等奖。
(5)团支部成员陈雨琦负责,杨茗杰、孙毛宁参与的项目《安墟端茶:廊坊市新文化经济名片》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结项。
团支部始终秉持着严谨、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以全面从严治团为指导原则,将纪律约束落在实处。在教育引领方面,团支部致力于激发支部同学的奋斗精神,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团员的先进性。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团课、主题讨论、实践体验等,帮助同学们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支部充满正气、朝气和锐气。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到目前为止,已有27名同学通过四级考试,3名同学通过六级考试。还有4名辅修双学位同学,在保证本专业学习成绩的同时,完成汉语言专业的辅修,不断提升自我。注重培养同学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在团组织的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团支部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平台,更是一个成长的舞台。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同学们真正得到成长和进步。团支部将继续秉持着好作风的原则,继续奋进。
青年是一个时代的晴雨表,团支部青年在青春年华服务社会,用志愿红为青春年华添彩。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当代青年,2021级小学教育团支部当不负谆谆教诲,接稳新时代的“接力棒”,在奉献中擦亮青春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