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廊坊师范学院
“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0日  发布人:人事处  来源:   点击数: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廊坊师范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精神,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学校致力于打造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活力强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在编专任教师从919人增加到1174人,增长了11.0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从91人增加到303人,占比由“十三五”初期的9.9%达到“十三五”末的25.8%。“十三五”期间教授净增加21人,达到120人,占比为10.22%,副教授净增加64人,达到336人,占比28.62%,其它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净增加8人。
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十三五”期间共引进212名博士,其中学校认定的三层次人才3人,四层次人才15人,软引进南炳文、乔治忠、李枢强等知名专家。新增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2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
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深化绩效工资改革,通过绩效分配量化切块、整体打包,赋予二级学院更大的自主管理、自主分配的权力。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实施部门(单位)考核办法,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合理、全面的管理考核机制。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实现校内自主评审,教师分类评价改革稳步推进。
师德师风建设卓有成效。实施师德建设工程,每年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宣传月”活动,组织开展教师节表彰、座谈、师德征文等活动。师德师风监督考核评价机制与教师晋升、评聘、考核、评优挂钩,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教师中涌现出一批师德高尚的集体和个人,新增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个,省级模范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教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 
(二)存在问题
一是师资力量分布不平衡、不均匀,结构不尽合理,个别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偏少。
二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亟待加强,校企合作、国(境)外进修培训等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高水平领军人才及团队数量偏少。
四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培训、激励、考核、评价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三)面临机遇与挑战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雄安新区建设和廊坊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研创新、技术转化、数字办公、企业文化交流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的廊坊师范学院,在学术研究、项目对接、成果转化、人才输出、专业协同发展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专业认证与转型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实现师范专业、工程教育等专业认证与学校转型发展目标,师资队伍、人才工作是重中之重。目前我校在队伍建设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满足专业认证和转型发展的刚性指标还有一定差距。队伍的年轻化程度不高,从2016年到2020年,我校40岁以下教师的比例从51%降到了44% ,年轻教师数量偏少。后备力量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上亟需优化调整。
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引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机制还需要完善。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间、高校与企事业间人才争夺日趋激烈,引进人才、稳定人才、使用人才面临挑战。“十三五”期间,我校人才引进的政策、待遇与同类院校相比,竞争力还不够明显。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科教兴校、人才强校战略,以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为目标,以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为依托,全面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紧紧围绕“新文科”“新工科”“新师范”建设和学校转型发展的目标,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步伐,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充满活力,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相适应、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人才竞争优势的师资队伍。
(三)关键指标
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使生师比、博士学位教师占比、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双师型”教师占比等关键指标达到或超过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的基本要求。
“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关键指标表
三、主要任务与工作举措
(一)聚焦一个目标——人才强校工程
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依托河北省“人才强冀”战略、廊坊市“硕博计划”人才政策,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措施,按照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和专业布局,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力争到2025年,培养和引进150名及以上青年博士,打造一支基础扎实、结构优化、质量保证、潜力巨大的人才队伍。
(二)夯实两项任务——引进学术领军人才、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
充分利用京津优质学术资源,积极推动学校区位优势向办学优势的转化,彰显我校人才政策优势,依托青年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国家“海内外优秀博士引进项目”和学校转型发展、申硕工程,培养和引进20名左右领军人才。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合作共赢、开放共享、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人才发展机制,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和廊坊临空经济区建设,努力打造3-4个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
(三)着力三大板块——实施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实施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有计划、有重点的引进和培养50名能引领和支撑学校重大科技、关键领域和优势专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博士,构建配套制度,2022年完成“双师型”教师评定管理制度建设,对“双师”能力设定标准,对“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奖先、绩效分配、管理使用上予以政策倾斜,增强教师自我转型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多元化培养培训体系。加大教师的培训投入,规范培训工作流程,分批次选派教师进驻学校、企业等实践基地开展学习培训。深化校企合作,鼓励和选拔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顶岗实习或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参与企业产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仓储物流与营销管理等各环节,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实现50%的专任教师符合“双师型”要求。三是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外出参赛,积极开展校内教师授课大赛、技能大赛、精品课大赛,营造人人重视教学、重视实践的良好氛围。
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按照专业认证的标准和要求,配齐相关专业的教师队伍,积极组织动员教师到国(境)外进修,培养教书育人的国际视野。加大支持学科教学论、应用实践型教师的培训力度。构建“人才特区”培养平台,以两年为一期,从2022年开始,制定实施“人才特区”培养平台实施办法,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业绩成果突出的人才或团队,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量身定做”搭建配套的发展平台,设置首席教授、责任教授、特聘教授,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划拨、职务评聘、国内外合作交流及绩效分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二级学院中选择2个单位探索人才特区建设,赋予更大的办学自主权。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021年出台学校荣誉制度,对为学校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予以奖励和表彰。弘扬尊师重教传统,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成立师德建设委员会,加强学校师德师风的检查指导和评估工作;通过师德主题宣传月、名师讲坛、优秀先进评选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
(四)改革四项制度——职称分类评价制度、绩效分配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
职称分类评价制度。根据河北省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精神和职称改革政策,加大职称改革工作力度,建立以能力、实绩和贡献为导向的职称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评价倾向;科学设定并优化评审工作程序,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形成较为完备的职称自主评审及监管体系。鼓励实践型教师考取国家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证书,按照政策直接聘用。
绩效分配制度。建立重实绩、重水平、重贡献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探索分配制度改革,落实高层次人才绩效分配激励政策,探索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
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期考核和教职员工年度工作考核机制。突出创新能力、质量、实效和贡献导向,进一步修订考核方案,合理运用综合评价、分类评价、代表性成果评价、同行评价等方式科学开展考核评价。打破教师职务等级“终身制”,形成能者上、不进则退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考核评价机制。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学校人事人才管理服务新体系,核定全校岗位设置,核算人员编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配套措施,实现校内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流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学校党委对师资队伍建设的组织与领导。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在人才引进与培养中的决策咨询作用,各教学科研单位要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本单位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能够按照规划目标顺利实施。
(二)优化资源配置
围绕人才引进与培养,统筹考虑经费、场地、设备等各类资源的配置使用,在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专项资金分配等方面向师资队伍建设予以倾斜,重点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等。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教学科研单位广开渠道,吸引、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设立各类人才基金用于师资队伍建设。
(三)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通过统筹规划,切实加强管理队伍、教学辅助队伍、后勤服务队伍的建设,通过人员聘用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分类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三全育人协同发展,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人力保障。
(四)营造和谐人文环境
倡导人文关怀,弘扬社会正义,提倡学术自由,尊重教师个人发展意愿。支持团队合作,在科学研究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营造“以人为本”和“学术民主”为核心的人文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待遇,切实解决教师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以良好的发展环境达到吸引一批人才,稳定一批人才,激励一批人才的目的。
 
 
版权所有©廊坊师范学院人事处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00号 邮编:065000
电话:0316-2188211 传真:0316-2112462 Email:lftcadm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