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0日  点击数:

 

一、培养目标
1.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控制工程与电力系统运行为工程背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掌握电工基础、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电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电机及拖动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设计、研发、分析、应用、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 培养目标分解的指标点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毕业五年后,经过社会工程实践锻炼,预期能达到的以下四项具体目标:
(1)人文修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修养以及国际视野,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沟通能力、协作精神、安全意识,能够理解电气工程对社会的影响。
(2)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机及拖动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对电气工程系统进行研究。
(3)工程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对电气工程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电气工程领域实际项目设计解决方案,能在相关行业从事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等工作。
(4)自主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较快的适应工程环境、工程技术等不断变化的要求。
二、毕业要求
1. 毕业要求及分解指标点: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于解决工程问题。
① 掌握必要的数学与物理知识,为电气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奠 定基础。
② 能将工程制图应用于电气系统设计。
③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知识及一门编程语言,具有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能力。
④ 掌握电路、电子技术、电磁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电路、电子技术及电磁场问题的能力。
⑤掌握专业基础理论,面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具有分析和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能力。
⑥ 具备将电气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基础知识 应用于分析和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能力。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能根据所学科学知识的基本原理,分析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特定需 求并建立其关键环节。
能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复杂电气工程 问题的工作机理,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建立数学和物理模型并得出恰当结论。
能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评价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并给 出分析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电气工程领域的相关问题,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能综合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方向的课程的学习知识,针对复杂电气 工程问题,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设计系统部件参数。
能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中能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
能在社会、安全、环境等现实因素的约束下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 行评价。
毕业要求4:科学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研究电气工程领域相关问题,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有效的结论。
能在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案。
能正确设计实验步骤并操作实验装置,安全有效地开展电气工程实 验,正确采集和整理实验数据。
具备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信息综合能力,对其进行分析和合理的 解释,并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针对电气工程领域相关问题,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相关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能选择、使用或开发恰当的技术、资源和工具来解决复杂电气工程 问题。
能针对电气系统设计、检测和分析工作选用相应的理论或模拟方法并理解其适用范围。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气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了解与电气工程背景相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方面的 知识。
能评价电气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电气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进步 及客观世界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在电气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并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8:沟通协调团队:能够就电气工程领域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有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能理解多学科团队中各角色的作用及其内在联系,理解分工和协作、 参与和分享、信任与尊重。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表达、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 的团队中做好自己的角色。
能就复杂电气工程问题做出口头的清晰表达,并撰写出格式规范的 设计报告。
了解电气工程领域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并能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 众进行有效沟通。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应用能力,能够在 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9:自主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2.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
 
专业培养目标1
专业培养目标2
专业培养目标3
专业培养目标4
工程知识
 
H
H
M
问题分析
 
H
H
M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H
H
M
科学研究
 
H
H
H
使用现代工具
 
 
H
M
工程与社会
H
 
H
M
职业规范
H
 
 
H
沟通协调团队
H
 
 
L
自主学习
 
 
 
H
 
三、毕业应修读学分和获得学士学位的要求
毕业应修读170学分。符合廊坊师范学院毕业生学士学位暂行办法及有关要求,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四、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4年,学生依学业完成情况可在3-6年内毕业。
五、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继电保护原理、过程控制、工厂供电、数控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课程。
六、专业实践教学及要求
1、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针对课程内容相关知识点设置的实践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实验指老师指导,通过对实验操作过程及对结果的分析,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思考、敢于创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专业综合实训1-6(12学分):在第二学期至第七学期进行,每学期2周。结合每学期所学专业课程,及社会需求,循序渐进,进行综合实践训练;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针对相关问题,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相关工程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能够在综合实践中学会有效沟通和交流,学会到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培养团队协作、团队精神的意识。通过综合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大的提升。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的学分。
4、专业实习(8学分):在第八学期进行,为期16周。按照院系的统一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职业规划,在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安排学生参加企业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际的社会工作环境中得到工程知识应用、工程问题分析、职业规范的培养、沟通协调及团队协作等各方面的锻炼,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激发学习热情,在之后的毕业设计中,更能切实实际,有的放矢,不流于形式,完成真正的有社会使用价值的论文设计,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社会工作岗位,能首岗胜任。
5、毕业论文(设计)(6学分):在第七、八学期进行,为期12周。在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专业与个人的发展方向,拟定符合专业特点的毕业论文题目,通过开题论证确认。 经过12周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相关工作。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使学生得到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科学研究、过程与社会、自主学习等的综合锻炼。毕业论文经过学校统一查重合格后,进行论文答辩。综合指导教师初评成绩、评阅教师评阅成绩,及论文答辩小组给出的答辩成绩,给出毕业论文成绩,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的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