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建设 >> 教学管理 >> 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专业简介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点击数:
 
一、培养目标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以及信息工程专业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处理以及基本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具有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在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分析、调试及应用等领域从事教学、技术与产品开发、工程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宽口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 培养目标分解的指标点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能通过专业和职业相关的安全法规、法律经济和专业技术技能分析、评价和解决信息工程领域中小企业应用开发、生产组织等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并有利于改善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电子信息单元、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应用开发、系统集成、运行维护等专业技术工作,成为技术骨干;
、能够适应信息工程领域中小企业的团队工作环境,担当工作团队中的骨干或领导角色;
、能通过岗位技术培训、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主动适应国内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拓展新的职业发展机会。
二、毕业要求
1. 毕业要求及其分解的指标点
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进行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处理及基本应用,同时掌握相关实验仪器、测试仪表的基本原理、调试方法与基本应用,具备解决电子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应用开发、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集成等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①、工程知识:具有从事信息工程所需的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以及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并能够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信息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
指标点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用于表述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2: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
指标点1.3: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用于信息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求解。
指标点1.4: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信息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评价。
②、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信息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信息工程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
指标点2.2:能够识别和表达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对信息工程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3:掌握科技文献、资料的分类,能够通过图书馆、数据库、网上检索等多种方式快速、准确地检索相关信息,能够借助文献研究等方式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③、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针对信息工程领域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信息获取、传输、处理或使用等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创业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1:掌握本专业涉及的工程设计原理和方法,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指标点3.2: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满足指标和要求的系统、软硬件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综合利用信息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新技术,体现创新意识。
指标点3.3:解决方案设计中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④、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信息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信息工程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预测与模拟。
指标点4.1:能够合理使用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资源;至少掌握一种软件开发语言,并能够运用集成开发环境进行复杂程序设计。
指标点4.2:掌握信息工程专业仪器、仪表等现代工程工具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并在复杂工程问题中选择并使用。
指标点4.3:具备使用实验设备、软件和现代工程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模拟或仿真的能力,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进行单元电路、信号处理与传输单元、典型电子系统等方面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分析与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5.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系统及软件、硬件模块进行研究。
指标点5.2:能够针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获取正确实验数据。
指标点 5.3:能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关联、建模、分析和解释,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信息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时间和信息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1:具有工程实践经历,了解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关系。
指标点6.2: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并结合思政、人文、社科类课程的知识,合理分析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解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意义,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理解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指标点7.2:了解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能够正确理解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3:能够合理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信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指标点8.1:了解国情,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指标点8.2:理解工程技术的社会价值以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体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9.1: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分担任务,并承担责任。
指标点 9.2:能主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倾听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具有协作的能力。
指标点 9.3:能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沟通:能够就信息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等。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1: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条理地陈述、表达复杂工程问题,掌握基本的报告、设计文稿的撰写技能。
指标点10.2: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 10.3:能够通过报告、演说、答辩、电子邮件以及媒体等形式,与业界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 11.1:具有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环境下找到项目推进的关键因素?、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2.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跟踪电子信息学科前沿、发展趋势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指标点12.2:针对个人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具有不断学习、自我完善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满足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
2.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
 
专业培养目标1
专业培养目标2
专业培养目标3
专业培养目标4
专业培养目标5
毕业要求1
L
M
H
L
M
毕业要求2
L
M
H
L
H
毕业要求3
M
H
H
M
H
毕业要求4
L
L
H
M
M
毕业要求5
L
M
H
M
L
毕业要求6
M
H
L
H
M
毕业要求7
M
H
M
L
H
毕业要求8
H
M
L
H
M
毕业要求9
M
L
L
H
L
毕业要求10
L
M
L
H
H
毕业要求11
M
M
H
H
H
毕业要求12
L
M
H
M
H
三、毕业应修读学分和获得学士学位的要求
毕业应修读167学分。符合廊坊师范学院毕业生学士学位暂行办法及有关要求,获得工学学士    学位。
四、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4年,学生依学业完成情况可在3-6年内毕业。
五、核心课程
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语言,Matlab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人工智能,DSP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等。
六、专业实践教学及要求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四大类:课程实验、专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1.课程实验:授课过程配合理论教学的实验教学,做到强理论的同时,提升动手能力。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2.专业实践:专门针对几门相关课程的综合实践环节,集中在短学期进行。
3.毕业实习:学生进入与本专业的相关的企业,从事实际的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使得学生在工作前对工作过程有初步的认识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