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文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校内文件
中共廊坊师范学院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
发布时间:2021-09-30  点击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和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人才强校”工程,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热情,为建设多学科、多层次、开放式、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现就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推进“人才强校”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牢固确立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充分认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重要支撑,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校正处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提高质量,强化内涵,建设应用型大学,必须大力推进“人才强校”工程。要牢固树立 “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真正认识到人才是立校之本、兴校之基、强校之源,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形成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我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高度重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十三五”期间,学校致力于打造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活力强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同学校事业发展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师资力量分布不平衡、不均匀,结构不尽合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亟待加强;高水平领军人才及团队数量偏少;师资队伍建设的培训、激励、考核、评价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以更高的眼界、更广的思路、更宽的胸襟推进人才工作。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强校”工程,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重点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等方面着眼用力,保证党的人才工作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坚持人才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强科学理论指导,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始终把“人才强校”工程作为根本任务加以推进。统筹制定重大人才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改革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环境。加强政府、社会、学校等各方力量的统筹协调,形成推进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合力。关心爱护人才,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实现价值提供良好服务。

二、切实加强人才工作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统筹全校人才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加强科学理论指导;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制定并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及人才引进计划;研究制定人才发展重大政策;实施重点人才工程;改革和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做好名师等突出人才的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组织部,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在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完成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重点抓好战略思路研究、人才团队建设管理与服务统筹、改革创新实践策划、重点人才培养和人才资源整合、重要典型宣传等工作。要坚持牵头不包办,抓总不包揽,统筹不代替,积极支持配合相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

三、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校、人才强校工程,以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为目标,以转型发展、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为依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充分利用京津优质学术资源,积极推动学校区位优势向办学优势的转化,依托青年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国家“海内外优秀博士引进项目”、河北省“人才强冀”战略、廊坊市“硕博计划”,培养引进领军人才,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合作共赢、开放共享、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人才发展机制,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和廊坊临空经济区建设,努力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修订完善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细化引进标准,优化待遇条件,简化工作程序,强化工作力度。持续推进在国内外公开招聘和特殊待遇引进重点人才、杰出人才工作。

四、着力加强人才使用和培养工作

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有重点的引进和培养能引领和支撑学校重大科技、关键领域和优势专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构建完善配套制度体系,对“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奖先、绩效分配、管理使用上予以政策倾斜,增强教师自我转型的积极性。加大教师培训投入,选派教师进驻学校、企业等实践基地开展学习培训。深化校企合作,鼓励选拔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顶岗实习或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完善教师培养机制,积极组织教师到国(境)外进修,培养教书育人的国际视野。加大支持学科教学论、应用实践型教师的培训力度。构建“人才特区”培养平台,制定实施“人才特区”培养平台实施办法,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业绩成果突出的人才或团队搭建发展平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引导教育广大教师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积极稳妥推进职称分类评价制度、绩效分配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更加积极有效、导向鲜明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推进职称分类评价制度改革,按照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精神和职称改革政策,加大职称改革工作力度,建立以能力、实绩和贡献为导向的职称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评价倾向。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形成较为完备的职称自主评审及监管体系。推进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重实绩、重水平、重贡献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探索分配制度改革,落实高层次人才绩效分配激励政策,探索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推进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期考核和教职员工年度工作考核机制。突出创新能力、质量、实效和贡献导向,科学开展考核评价。打破教师职务等级“终身制”,形成能者上、不进则退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考核评价机制。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人事人才管理服务新体系,实现学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流动。

六、坚持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联系人才制度

继续坚持不断完善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联系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人才制度,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采取领导干部走访看望、保持经常通讯往来、举行专家座谈会、假日联谊等方式,了解联系对象的基本情况,掌握联系对象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家庭情况,帮助联系对象解决问题和困难,听取他们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七、完善人才工作管理服务运行机制

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牵头抓总、人事处履行人事管理职责、相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凡是涉及人才工作的重要政策文件、重大活动等,应先提交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行研究。建立工作任务分工和协调机制,细化任务分工,增强协作意识,统筹抓好工作落实。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定期交流工作情况,协调落实有关工作。建立督促落实机制,落实重点工作专项督查制度,加强跟踪指导,解决存在问题,督促工作落实。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充实和加强人才管理干部力量;坚持人才投入优先保证,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加强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大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校园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和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完善有利于尊重和保护创新思想的学术评价制度,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潜能和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政策规定倾斜、环境待遇优化,达成对“人才强校”工程的新共识,推出人才培养培育新举措,获得高端人才引进新突破,取得人才助推学校事业发展新成绩。

 

附件: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中共廊坊师范学院委员会

2021930

 

 

 

附件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长:韩同银  杨学新

副组长:曹庆奎  赵学良  李继林   

  员:曹建涛  刘百千  杨志芳      秦俊巧

张春风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任:刘百千

副主任:杨志芳

版权所有© 廊坊师范学院 邮编:065000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