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的未来,我能做主吗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4日 点击数:
心理咨询室老师姚宁
在和同学们聊天时,时常有同学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不喜欢自己目前所学的专业,不喜欢的理由听起来似乎也很充分:这不是当初我自己所选的专业,我是被调剂过来的。或者:这个专业是父母帮我选的。但是如果继续问“你喜欢什么专业呢?你觉得自己适合做什么职业呢”很多同学又会语塞,表示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是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这是很多同学面临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为何如此普遍呢?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往往是因为感到专业课的晦涩难懂,提不起学习兴趣,如果再出现考试不及格,更加打击学习的信心,感觉自己不是这块料。但是又未接触过其他专业,所以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即使有的同学,表示自己喜欢某某职业,但是否能持续的进行系统学习,可靠性也有待考证。
上述问题如何解决呢?学科整合高手舒伯(Super),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职业社会学和人格发展理论于一体,进行长期研究,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
1、成长阶段。出生至14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幻想期(4岁至10岁);二是兴趣期(11岁至12岁);三是能力期(13岁至14岁)。
2、探索阶段。15岁至24岁,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社团、休闲等活动,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进行探索,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这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试探期(15岁至17岁);二是过渡期(18岁至21岁);三是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岁至24岁)。
3、建立阶段。25岁至44岁,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不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子”,并在31岁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这个阶段又包括两个时期:一是试验-承诺稳定期(25岁至30岁),个体寻求安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若干变动而尚未感到满意;二是建立期(31至44岁),个体致力于工作上的稳固,大部分人处于最具创意时期,由于资深往往业绩优良。
4、维持阶段。45岁至65岁,个体仍希望继续维持属于他的工作“位子”,同时会面对新的人员的挑战。这一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
5、衰退阶段。65岁以上,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积极参与到隐退。这一阶段往往注重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求。
对于大学生而言,处于第二个阶段:探索阶段,这是职业生涯初步确定并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内,大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包括了解个人的智力、能力倾向、兴趣、资源、限制及其他特质,探索可能适合自己的相关职业,了解职业的了解各种职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优缺点、酬劳、机会及发展前途。最后要以个人和职业的互相配合作为职业辅导的最终目标。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不同类型的工作环境,人与职业配合得当,适配性就高,反之亦然。具体适配情况见下表。
人格类型与职业环境的适配(霍兰 1973,1979)
所以,想要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成为未来的掌控者,了解自己是第一步。同学们,你准备好了解自己了吗?
|
||||||||||||||||||||||
版权所有:廊坊师范学院 学院地址: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00号 邮编:06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