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
探寻辽远的诗歌天空
——云海英诗歌创作研讨会在文学院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5日  点击数:

2023年514下午2点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云海英诗歌创作研讨会在人文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我校文学院承办,由文学院教师吴昊和廊坊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知名诗人王克金主持,特邀著名诗歌理论家苗雨时教授参会。文学院院长李世萍教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庆红教授,文学院教授王宁,中国自然作家协会副主席郭友钊,廊坊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建丽,廊坊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顾国强、井秋峰、庞永力,《廊坊日报》副刊部主任、廊坊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孟德明,廊坊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雅集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张同乐,大城县作协主席晓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副教授靳乾,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宣传部副部长、诗人刘涛,廊坊市文联编辑部副主任李思,知名诗人王之峰、樵夫、王国青、刘艳芹、贾树敏,廊坊市朗诵家协会秘书长王伟,廊坊市著名朗诵家李志敏、甄爱丽,《廊坊日报》记者任雨薇等近3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开始,文学院院长李世萍教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庆红教授、廊坊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建丽分别进行进辞,因特殊原因,文学院许振东教授未能到场,由吴昊代为致辞。几位老师对云海英诗集的出版和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云海英诗歌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解读。随后,在座的来宾进行合照留念,留下了本次研讨会的珍贵回忆。

(文学院院长李世萍教授致辞)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庆红教授致辞)

(廊坊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张建丽致辞)

接着,李志敏和甄爱丽朗诵了云海英的《女人》和《我不想自己过的只是日子》两首诗歌。在两位老师饱含感情的朗诵中,本次诗歌创作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

研讨会的上半场由吴昊进行主持。首先,王克金认为《渐渐变蓝》是走入云海英老师诗歌的钥匙,其诗歌的生命背景是对自我的审定,云海英写诗是务实的,但并不是为了世俗生活,而是让诗歌服务于自己的精神生活;其知识背景则是她的文人与学者风范,是一种知性写作。随后,王宁主要对云海英诗歌中的爱情与亲情进行解读,阐明了“由女人过渡到自然”的诗歌魅力。接着,孟德明和靳乾分别进行发言,从专业又新颖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对云海英老师诗歌题材的拓展提出了建议。然后,顾国强和王之峰分别以“用文字留住光明”和“爱上这个世界的理由”为主题,对云海英的诗歌进行了评价。语言的内在蕴含的是情,诗歌的内里承载的是爱,云海英的诗歌婉约中带着刚烈,正如其人,柔韧却强劲有力。紧接着,由刘艳芹进行发言,她以“一束开在春天的百合花”为主题,简析了云海英诗歌中的爱情部分。诗人云海英是追光者,爱情则是最耀眼的那一束。最后,由吴昊对研讨会的上半场进行总结。吴昊在总结中指明,爱情、亲情、草木之情,共同构成了云海英诗作中最清新秀丽的部分,散发出金色的光芒。

研讨会的下半场由王克金进行主持。下半场伊始,王伟诵读自己感兴而创的诗歌,将此次研讨会的气氛推到高潮。首先,由吴昊进行发言。吴昊将云海英称为一位自然诗人,从四季切入解析云海英的诗,以四季景物为意象,将自然编入诗句中,体现自然的美好。然后,郭友钊以读者的视角,从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以及评价标准三方面来看待云海英的诗,从词汇中捉住云海英诗作内容的美好以及自由的内涵,另外也提出了诗作中理论不够的不足指出,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随后,刘涛结合实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从当下诗坛所呈现的景象,更突出了云海英诗作中充满烟火却又不跌俗尘的温暖。紧接着,井秋峰和王国青分别围绕云海英诗作“爱情”和“母亲”这两个主题特点和诗歌的呈现效应发表感悟,道出了诗作所包含的生活的温情。接着,张同乐结合自己的经验与阅读体味发表了己见,说明文学就是人学,要表达人心,人情,一定要打动人心,要能雅俗共赏。紧接着樵夫、庞永力、晓歌、贾树敏等人也表达了阅读云海英诗作的收获。云海英表示,此次研讨会之行收获满满,表达了对各位老师的由衷感谢,并祝福大家永驻诗心。

最后,由苗雨时进行总结致辞。苗雨时总结道,云海英诗作高贵而又充满着人间烟火,在生命的诗和诗的生命的整体融合一体的构建中,塑造了她娴雅而又高贵的理性文人形象。希望诗歌繁荣长青,能够有更多年轻血液涌入,不断更新自己。在结尾,苗雨时对朗诵协会的艺术家们的到来以及文学院的老师、同学们付出的努力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在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本次云海英诗歌创作研讨会圆满结束。

 

云海英,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美文学硕士。廊坊雨时诗歌工作室成员、廊坊作协会员、河北朗诵协会成员、河北莎士比亚学会理事,原创诗歌在《诗选刊》《辽中文学》《廊坊文学》《雨时诗刊》《新诗大观》、《廊坊日报》及网络平台均有所发表和获奖。

 
版权所有: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00号
电话:0316-21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