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公告 部门概况 教学工作 学术研究 服务与交流 学科专业 党群工作 团学工作 招生就业 学院首页
重点学科建设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3日  点击数:

重点学科是高校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中具有示范和带头作用的学科,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和特色的重要标志。2013年底,在学院的第一批校级重点学科评审中,我部申请的《思想政治教育》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

一、学科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代码:030503,属于法学门类。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它研究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向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并借鉴吸取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本学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四个: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包括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和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建国以来,我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学校把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相继开设过新民主主义理论、马列主义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批转了《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文件,要求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1984年教育部在12所院校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采取正规化方法培养大专生、本科生和第二学士生等各种规格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10所院校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1997年专业目录调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学科合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并建立了博士点。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实践基础,经过20多年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本学科面临着拓展学科领域、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特色、提高学科水平的建设任务。

二、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人才培养是多层次的,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本科生的培养,注重于打下本专业的基础。硕士生的培养,是在进一步打基础的同时,开始培养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博士生以研究为主,力争在某一方面的研究上站到学术的前沿。

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掌握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能胜任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通过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

6.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科学研究和工作能力。

三、学科研究范围和课程设置

1.学科研究范围 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律、功能、内容、方法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与基本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干部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课程设置 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与基本原理专题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政治观教育研究,人生观教育研究,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当代西方思潮及其影响研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四、主要相关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五、重点学科的基本情况

目前本部本学科的组成成员15人中已有90%以上为硕博士学历,其中5名博士;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87%,其中教授9人;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1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近48篇;承担省级以上课题16项,总经费29万元。目前在廊坊本学科已成地方主力,在省内也有一定影响。

学科组组长:王万明 教授/学院党委书记

1.负责学科组全面工作,包括行政管理,组织和行政协调;

2.学科组业务计划的制定和人才发展规划的制定。

学科组副组长:杨士泰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

1.负责学科组各项计划的落实检查;

2.学科组成果统计;

3.学科组上报的各种材料的汇总上报。

学科组第一研究小组:姜瑞林 王瑜卿 王玉君 于云荣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学科组第二研究小组:杨士泰 何美然 张志红 李小健 周艳华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学科组第三研究小组:王洪秀 刘娜 梁庆宾 王荣芳 王进 

研究方向:政治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六、建设工作计划

(一)师资队伍建设

1.充实提高师资队伍。3年内引进3名博士,充实研究队伍,提高既有师资的学历层次;

2.更加明确研究方向。整合、明确研究方向,使研究队伍向主要研究方向靠拢。

3.提高激励奖励力度。重点倾斜高水平研究成果(论文、著作、课题、奖项)。

4.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参加或组织学术研究、研讨活动。

5.增加1-2个研究方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两个方向上至少再拓展一个研究方向。

6.建立健全学科建设规范体系及相关支撑体系,夯实学科建设的硬软件基础。

(二)科研工作

1.以重点学科研究方向为着眼点,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每年申请到1-3项省级以上社科项目,出版学术专著1-2部,每年在核心和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篇左右。

2.2016年发展成为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具备申报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条件。

3.经过3年的建设,使本学科拥有40名专任教师,4个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

(三)学术交流

1.继续坚持进行系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2.探索新的学术交流的途径,通过学科组整体科研水平;

3.继续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访。

版权所有©廊坊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00号  邮编:065000  电话:0316-218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