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共商思政育人新路径 谱写一体化建设新篇章
廊坊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 ——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暨“非遗思政 廊坊传承”集体备课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4日 点击数:
4月3日,廊坊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暨集体备课会在廊坊师范学院冀春讲堂举行。廊坊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继林,廊坊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张淼出席会议并讲话。廊坊市教育局德育科科长陈旭浩,廊坊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毛志鹏、党委副书记李丹,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杜胜利,河北工业大学(廊坊校区)基础课部主任陈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主任刘大海,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思政部副主任李谭,燕京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主任张淼参加会议。廊坊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委员会专家指导组组长、廊坊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梁庆宾主持开幕式。
![]() 李继林代表廊坊师范学院对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他指出,此次集体备课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提升廊坊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以“四史”为重点的历史文化素养的积极实践,是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他强调,廊坊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该具有廊坊特色,其目标、方向与做法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他鼓励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加强交流合作与经验分享,共同推动廊坊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向前发展。
张淼在讲话中指出,此次集体备课会是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有效提升思政引领力的关键举措,对深入推进廊坊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从“搭建校地平台”、“创新发展模式”和“强化师资建设”三个方面介绍了廊坊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经验,并从“提高政治站位”、“聚焦重点任务”和“强化组织保障”三个方面对一体化建设工作提出意见要求。
廊坊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系主任李冬雪博士主持教学展示和点评指导环节。
来自廊坊市第一实验小学、廊坊市新世纪中学、廊坊市第八高级中学和廊坊师范学院的四位思政课教师,立足不同学段,围绕“非遗思政·廊坊传承”教学主题作说播课展示。
![]()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来自廊坊市第一实验小学冯梓芯老师运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的方法,在对比教材民间艺术和以景泰蓝为代表的廊坊非遗案例中,帮助学生感知“民间艺术分布广泛”、体会“匠人精神”的内涵实质,并结合制定“我的非遗守护计划”和“红领巾非遗小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养成自觉传承廊坊非遗文化的责任意识。
![]() 智守匠心——AI赋能非遗新生
廊坊市新世纪中学张涵老师以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什里风筝为主题案例,设计“走进廊坊非遗”、“领略传统技艺”和“解码非遗基因”三项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含义地位及其蕴含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设置“AI创意工坊”课堂实践,引导学生提升文化自觉,学会在守护非遗核心价值中创新传承方式、争做非遗数字传承人,打牢“延续文化血脉”的思想基础。
![]() 传承核雕文化 共建美丽廊坊
廊坊市第八高级中学陈颖慧老师将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清核雕作为教学载体,以“知廊坊、爱廊坊、建廊坊”为主线,通过“以永清核雕为例,识廊坊多样文化”、“领悟永清核雕价值,爱廊坊丰厚底蕴”、“守正创新,勇担建设文化廊坊之责任”三大教学活动,讲授永清核雕文化,丰富学生的廊坊非遗文化底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廊坊的情感体验,引导其在宣传廊坊非遗文化的实践中肩负起建设文化廊坊的社会之责。
从“胜芳现象”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
廊坊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树坤老师运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田野调查和合作探究方法,带领学生分析“胜芳现象”的表现与成因,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价值以及环境,增强学生对廊坊非遗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在胜芳非遗文旅路线设计和非遗故事讲述的实践活动中,形成运用和传播非遗的责任意识,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
廊坊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刘贵弘,廊坊市教育局教研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高级教师申宇,廊坊市高中思想政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正高级教师邢国盛和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建航博士从案例选取、说课流程、教学设计等角度进行了详实且有建设性的点评指导。
刘贵弘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结合“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的说课实际,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该遵循“精准解读教材 优选教学内容——立足核心素养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紧扣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逻辑思路,并从课时安排和教学方式两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
申宇结合张涵老师的说课实际,强调说播课应该立足于课标要求、突出主题分析、做好学情分析、说清教学准备。他认为,虽然张涵老师选取的非遗案例典型且有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AI技术的融入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创新因素,但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存在未能将文化体验上升到价值引领的问题,建议做出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邢国盛从总体上肯定了陈颖慧老师的说课,并从课件细节设计、课程视频剪辑以及精准教学语言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他强调,高中思政课教学应该做到紧扣主题、紧依课标、紧贴实际,注重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构建。在谈及活动感受时,他说此次集体备课会的举行是廊坊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以说播课的形式进行集体教研是对一体化建设工作的积极创新,值得大力推广和实践。
张建航首先从总体上对四位老师的说课进行了评价,认为冯梓芯老师的授课具有亲和性,张涵老师的授课体现了感染力,陈颖慧老师的授课彰显了价值性,杨树坤老师的授课诠释了信念感与使命感。同时他结合自己的经历从三方面为思政课教学提出了宝贵建议,即教学应做到“善讲心声,贵在共情”、“善讲问题,贵在深透”,“善讲故事,贵在张力”。
![]() 梁庆宾做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对四位老师的精彩教学展示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四位专家严谨细致的点评表示了感谢。他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要求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原则,不同学段既要“守好一段渠”,又要“跑好接力赛”。通过回顾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历程,他提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同时,他认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该与“大思政课”建设同向同行,协同发挥思政课育人效应。最后,他提出逐步凝炼廊坊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地域特色,指导开展一体化建设活动。
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指示精神,为廊坊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业务共融,明确廊坊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向,凝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合力。专家指导组将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廊坊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新样本”,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会议由廊坊市教育局和廊坊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廊坊市高中思想政治邢国盛名师工作室协办。廊坊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委员会专家指导组成员,廊坊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校教师代表,廊坊兄弟院校思政课教师代表,廊坊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学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
|
||||||||||||
版权所有©廊坊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00号 邮编:065000 电话:0316-2188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