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专业名称 |
食用菌技术 |
||||||||||
培养目标 |
食用菌技术微专业是适应食用菌产业发展需求,培养掌握现代食用菌生产各个环节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普通真菌学、微生物工程、食用菌育种学、食药用菌资源学、食用菌栽培学、食用菌加工学、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病虫害等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能够从事食用菌的生产、加工、管理、新产品开发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备菌种生产、品种选育、食用菌栽培、产品加工、生物发酵以及产业规划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科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
||||||||||
总学分要求 |
16 |
授课学期数 |
3 |
||||||||
先修课程要求 |
无 |
||||||||||
课程设置 |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考核 方式 |
开课时间 |
|
||||||
总学时 |
理论 |
实验 |
实践 |
|
|||||||
普通真菌学 |
2.5 |
48 |
32 |
16 |
|
考试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
|
|||
微生物工程 |
2.5 |
48 |
32 |
|
16 |
考查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
|
|||
食用菌栽培学 |
2 |
48 |
16 |
|
32 |
考试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
|
|||
食药用菌资源学 |
2 |
32 |
32 |
|
|
考查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
|
|||
食用菌育种学 |
2 |
40 |
24 |
16 |
|
考查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
|
|||
食用菌加工学 |
2 |
48 |
16 |
|
32 |
考试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
|
|||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
1 |
16 |
16 |
|
|
考查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
|
|||
食用菌病虫害 |
2 |
32 |
32 |
|
|
考试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
|
|||
合计 |
16 |
312 |
200 |
32 |
80 |
- |
- |
|
|||
其他修读要求(如有) |
限2022-2023级学生报名(不包含专升本学生),要求主修专业课程无补考或重修,在校期间未受记过(含)以上处分,无考试作弊记录。 |
|
|||||||||
课程简介 |
课程名称:普通真菌学 课程学分:2.5 预修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 内容提要: 《普通真菌学》是面向食用菌技术微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是现代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生物学、生态学、植物病理学、林学、农学等有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普通真菌学》兼顾基本知识体系及最新研究进展,为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拓宽学生对真菌的认知、掌握扎实的真菌学相关知识,培养食用菌技术微专业服务。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真菌的形态构造、生长发育、营养与代谢,生态习性及地里分布、生殖与遗传、系统分类等6大部分。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获得有关真菌形态构造、生长发育、营养与代谢,生态习性及地里分布、生殖与遗传和系统分类等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真菌学领域经典实验的阐述及原始文献的阅读,了解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前沿进展。运用相关知识,学会分析和解决真菌生产中相关内容及遇到的问题。 教 材: 《普通真菌学》,第3版,邢来君,李明春,喻其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 主要参考书: 《应用真菌学》,王德芝、刘瑞芳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年出版。 《微生物学》,第8版,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 《菌物学概论》,第四版, C.J.阿力索保罗主编. 姚一建,李玉主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 《植物病原真菌学》,陆家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 |
|
|||||||||
课程名称:微生物工程 课程学分:2.5 预修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 内容提要: 本课程是面向食用菌技术微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它是在发酵工艺基础上吸收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以及其他技术的成果而形成的,应用微生物为工业大规模生产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将发挥重要作用,并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业中常用的微生物菌种、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与保藏、微生物的代谢与代谢调控、培养基成分及设计、种子扩大培养及发酵类型、发酵工艺控制、发酵过程的参数检测和自动控制、培养基灭菌及灭菌设备、发酵设备、空气除菌设备、产品纯化设备、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处理、抗生素发酵工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工业的基础理论、主要技术和方法,使学生既掌握专业的微生物发酵理论知识,又掌握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计算和工艺流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同时将传统发酵与DNA重组,细胞融合等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将来从事微生物工程领域的生产、教学、科研、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等奠定基础。 教 材: 《微生物工程》,第二版,曹军卫、马辉文、张甲耀,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主要参考书: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宋存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第2版,余龙江,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 《微生物工程技术原理》,程殿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现代微生物发酵及技术教程》,罗大珍、林稚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微生物工程》,焦瑞身,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
|
||||||||||
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学 课程学分:2 预修课程: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内容提要: 本课程是食用菌技术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原理、技术方法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规律、栽培环境要求、营养与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产品采后处理与加工等关键技术,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从事食用菌生产、科研、教学及推广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 材: 《食用菌栽培学》,第3版,边银丙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主要参考书: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践》,第一版,黄毅作者,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 《中国食用菌栽培学》,第一版,张金霞作者,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 《食用菌生产技术大全》,第2版,申进文作者,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 |
|
||||||||||
课程名称:食药用菌资源学 课程学分:2 预修课程:普通真菌学 内容提要: 本课程是面向食用菌技术微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食药用菌资源,掌握食用菌和药用菌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食药用菌分类、典型菌物的形态、营养成分、主要活性成分、药理功效及其农业用菌、工业用菌、有毒菌物资源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地识别典型的食药用菌,了解它们的开发利用价值,学会基本的分离和分析活性成分的方法;培养学生在生物技术专业的学习、研究中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食用菌产业培养专业人才。 教 材: 《菌物资源学》,李玉,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主要参考书: 《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李玉,中原农民出版社,2015.12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 |
|
||||||||||
课程名称:食用菌育种学 课程学分:2 预修课程:遗传学,微生物学,普通真菌学、细胞生物学 内容提要: 本课程是遗传学、食药用菌栽培学、普通真菌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现代生物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切实掌握食药用菌育种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品种选育的原则、技术与相关法规,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日后从事食药用菌育种科研、品种开发、推广应用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让学生了解食药用菌育种的发展趋势,系统掌握食药用菌的遗传变异规律和育种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基本建立起“食药用菌现代育种目标—种质资源—繁殖方式与育种的关系—育种的基本途径与技术—重要性状的遗传改良—品种审定—品种权保护—良种繁育”这样一个知识体系。 使学生能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需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对食药用菌菌种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 教 材: 《食用菌遗传育种学》,第二版,边银丙,×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 主要参考书: 《中国食用菌菌种学》,第1版,张金霞,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
|
||||||||||
课程名称:食用菌加工学 课程学分:2 预修课程:食用菌育种学、普通真菌学 内容提要: 本课程是面向食用菌技术微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主要以菌类作物为研究对象,介绍一系列菌类产品加工的工艺方法、相关产品加工现状及加工相关的仪器设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悉菌类产品加工的主要方法及相关仪器,理解开展菌类产品加工的意义,掌握菌类产品加工的物质基础,熟悉菌类产品深加工的意义并了解其发展趋势。为食用菌资源发展及其它生物技术相关内容学习奠定基础。 教 材: 《食用菌保鲜与加工技术手册》,第1版,王立安作者,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04月出版。 主要参考书: 《食用菌栽培与加工技术》,第一版,郝涤非、许俊齐作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 《食用菌食品加工技术与配方》,第一版,杜连启作者,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 |
|
||||||||||
课程名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课程学分:1 预修课程: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食用菌栽培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内容提要: 本课程是一门对食用菌技术微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旨在深入介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菌种选育、培养料配制、接种、发菌管理、出菇控制、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及市场营销等,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教学、实验实训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食用菌产业的现代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教 材: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践》,第一版,黄毅作者,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 主要参考书: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质量追溯关键技术及应用》,第一版,王风云作者,中国农业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 |
|
||||||||||
课程名称:食用菌病虫害 课程学分:2 预修课程:普通真菌学、食用菌栽培学 内容提要: 本课程是面向食用菌技术微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掌握食用菌各个栽培环节的病虫害及其发生规律和相关防治知识,明确食用菌病虫害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影响,了解食用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指导食用菌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能力,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我国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主要食用菌病害和虫害的种类,掌握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主要食用菌病虫害的特征和发生规律;具备独立指导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的能力,并掌握常规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增强食用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食用菌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的知识,探究微生物互作等生态适应性,树立创新发展、终身学习与专业自主发展意识。 教 材: 《菌类作物病虫害防治学》,第一版,李玉,冀瑞卿,李壮,中国农业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 主要参考书: 《食用菌病虫害》,第一版,温志强,中国农业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