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党建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之窗 > 党建动态 
党建工作领航乡村振兴——生命科学学院党委教工党支部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30日  点击数:
一、工作背景
生命科学学院教工党支部现有党员42人,下设3个小组。在廊坊市党委、廊坊师范学院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廊坊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水平党建高质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领航促振兴,基层堡垒立新功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在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立农科强农心兴农学的使命,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业务工作“四同”,推动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学院党委致力于把生命科学学院教工党支部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借助科研平台、实习实践基地,在阜平食用菌产业基地、河北省动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生产一线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充分发挥食用菌、动物、食品科学等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及社会服务的特色。
(二)党建引领守初心,乡村致富担使命
依托河北省食药用菌高值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学院教工党支部于2013年组建了以中心副主任侯贵森教授、食用菌岗位专家陈文杰教授、周志国副院长为代表的食用菌专家团队,团队成员厚植爱农情怀,长期扎根山区生产一线,推广食用菌产业化开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真正做到了蘑菇棚上立党旗,育人路上筑根基。
依托河北省动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教工党支部于2015年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枢强研究员为带头人,形成了一支以30多位博士为骨干的创新团队,以强化组织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积极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团队紧紧围绕乳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三)党建引领赋新能,志愿科普惠新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依托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坚持以党建带科普、科普促党建的工作思路,突出科普工作政治属性,于2016年组建了“廊坊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科学传播志愿服务队”,服务队由44名专兼职教师专家,生命科学学院800余名本科生成为科普志愿者,参与到科普活动的具体开展。“志愿服务队”到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樱桃沟门村开展“普及防疫知识保健康,助力精准扶贫奔小康”扶贫科普宣传活动,介绍防疫知识,普及科学文化。陈海峰教授参加《正大综艺·动物来啦》节目,张玉峰教授和秦耀光博士中央十套《科学动物园》栏目,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生态文明。团队在科普的时候首先去了解农民的科技需求,在培训内容上,通过引入当地和邻村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在培训方式上,通过成立科普小组、结对互助等方式增进村民互动合作频率;团队还通过线上“花鸟虫木”微信公众号推广科普知识。通过将科技成果散播到我国广大农村的每一片土地,让农民共享科技兴农的果实,为推动实现全面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廊坊生物多样性标本馆科普活动,本市居民可以家庭为单位预约参观标本馆和蘑菇棚
(四)党建引领在行动,社会实践助振兴
在总结十年来“三下乡”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2021年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以乡村振兴工作站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基础,选派骨干党员教师组成科技特派员为主的乡村振兴团队,带领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1200余人,围绕“党建引领下,如何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主题和食用菌、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产业特需难题,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前往河北省20多个县市进行调研实践,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参观和现场座谈等形式深入学习了解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同发展特色的乡村发展模式进行类比学习,探索乡村振兴道路的多样化和内在本质,协助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食药用菌资源高值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团队前往阜平基地参观指导
三、实践成效
通过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探索构建了“平台+实践”的党建模式,形成了“学院+政府部门+乡村一线”三方联动的乡村振兴服务模式,提升了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质效。
在过去的八年时间里,食用菌专家团队开展各类培训近300次,受训群众达15000多人次,为产业高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功助力阜平县成为全国一流的大型香菇菌棒生产基地。阜平香菇菌年生产总值达9亿多元,群众收益3.5亿元,直接带动群众1.5万余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使该县从产业零基础发展为全国香菇产业高端发展的样板。2019年该县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2020年被确定为“十四五”全国食用菌产业科技示范县。团队中的侯桂森教授获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并赴人民大会堂领奖、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获河北省“最受关注的科技创新人物”等荣誉称号。阜平县政府领导向我校颁发了“脱贫攻坚显成效,乡村振兴再出发”的锦旗和奖状,陈文杰、周志国等获阜平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杰出贡献奖。
依托河北省动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的党建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提高了奶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了奶业转型升级,构建了奶牛产业一体的标准体系,提升了标准化养殖水平,推进了公司+农户模式,帮助农民养殖户规模化经营,实施标准化牧场建设、建设数字化牧场,带动农民养殖户走上增收致富道路。
在党建带科普方面,先后组织科普活动近百场,13000名学生5000名群众接受自然科普教育,每年全市有接近 2 %的人口受益。“花鸟虫木”微信公众号目前为止已推送200多篇自然类科普文章,订阅者达5000多人,已成为廊坊市最专业的自然类科普平台。
在社会实践方面,生命科学学院党委组织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形成了“践学一体”育人体系,培养了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了学生兴农本领。团队多次成为河北省三下乡志愿服务实践优秀案例,多人次被评为三下乡先进个人。
四、经验启示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是新奋斗、新生活的起点。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需要及时地把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移,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才能够主动聚焦新时期的发展任务。
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大舞台,党员干部是中坚。党员干部要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奋斗者与施行人,把自己的具体工作放在乡村振兴全局中来考量,以解决和发展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己任,努力提高农村工作本领,以饱满的激情和严实的作风,真正深入群众,真心依靠群众,真情关爱群众,真诚服务群众。
一是要加快培养造就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科技人才队伍。懂农业,就是要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爱农村,就是要为乡村谋振兴,在推动农村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中建功立业;爱农民,就是要为农民谋幸福,把农民当亲人,多关心农民疾苦,多从农民角度研究政策、落实政策。
二是让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成为“三农”的专业素质。有情怀,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有本领,就是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优化知识结构,始终保持专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丰富三农”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使自己具备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努力成为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