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高校之能 展科普之翼|廊坊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科普工作缤彩纷呈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30日 点击数: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和学校“着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23年度工作要点要求,生命科学学院开展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在科学普及和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3月,学院联合廊坊市第四中学举办“生命进化”主题系列琥珀科普展,为100余名同学讲述生命演化的奇妙之处。同学们在观察琥珀标本的同时,深入了解了琥珀的相关知识和它们所蕴含的重大生物学意义,激发了自己对进化发生寻根问底的热情,为进化生物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4月,响应河北省“爱鸟周”活动,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廊坊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共同制作了主题为“关爱鸟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普宣传片,进一步普及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知识,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传播爱鸟护鸟理念,为营造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的浓厚氛围做出贡献。
同期,生命科学学院张玉峰教授和秦耀光博士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邀请,参与录制了动物知识科普节目《科学动物园》的五一劳动节特辑——《勤劳的动物》。该节目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蚯蚓保护土壤和蜜蚁逆境奉献的故事,倡导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明理念,让全国的动物科普爱好者了解了别样的地下勤劳劳动者。
5月12日,学院 “博士专家进校园”——走进廊坊市第十中学,赵慧峰博士从琥珀的形成、历史、分类、组成等多个方面为1400余名同学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琥珀与大灭绝”的科普讲座。本次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激起了学生们对于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为地方教育的“双减”赋能。
5月20日,学院协办“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主题线下科普活动,此次活动面向所有市民。在王林菲博士和赵慧峰博士的带领下,学院的科普小分队为市民朋友们带去了“角蝉”和“北方常见鸟类”的科普展板,并在现场进行讲解。科普服务小队为现场热情参与的市民们分发了科普宣传页和科普纪念品1000余份。
5月28日,学院举办了面向全市小朋友的生物多样性标本馆打卡活动。此次打卡活动通过公众号预约以家庭为单位参与。活动中,每个家庭不仅参观了标本馆中珍藏的稀有动物、了解相关趣味知识,还实地进入了我院食药用菌科普基地,学习香菇种植知识、获得采摘香菇的快乐,活动结束后每个家庭获得了印有文创印章的纪念卡片。本次活动为近40组家庭提供了一次零距离观察生物多样性和感受生命奇妙之处的机会,激励更多市民走进自然,认识生物多样性,感受到了自然科学的魅力。
6月15日,生命科学学院邀请廊坊市第二幼儿园的70名小朋友走进科普基地,探索自然的奥秘。活动中,小朋友们第一次与距今约9900万年“时空胶囊”中包裹的生物见面,并先后参观了生物标本馆和食用菌科普基地。本次促进了小朋友们进行的科学启蒙,让他们真正走进自然、探索自然,身临其境体验科学的奥秘和乐趣,激发了他们对于自然科学的热爱。
从线上做客央视科普频道、与地方单位共制科普宣传片到线下多形式、多受众的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学院的科普工作缤彩纷呈。系列活动线下累计服务2700余人次,线上更是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下半年,生命科学学院将继续稳步推进科普工作,提高学校和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在科学普及和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