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审计动态 | 制度法规 | 它山之石 | 校内制度 | 审计服务 | 学院首页
栏目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它山之石
深化审计结果运用,做好“八个促进”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7日  点击数:
 
      审计结果运用是审计部门将审计产品“销售”出去和价值转化的过程。审计部门不仅要想办法从多个渠道实施审计结果运用,还要让董事会、管理层知道审计结果运用能给组织带来多个方面的促进和帮助,从而使审计部门获得董事会和管理层更多的支持。
      一、强化考核,促进发现问题整改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是审计结果运用最基础、最直接的方式。审计部门通过问题的揭示,使被审计单位“治已病,防未病”,通过问题的整改将系统性风险隐患扼杀在摇篮里,将内控缺陷及时进行改进。
同时,只有通过将问题整改效果纳入考核被审计单位乃至上级主管部门的考核,将整改效果与管理人员的晋升、绩效挂钩,才会使被审计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更加重视,才能使整改措施发挥作用,使整改措施落到实处。绩效考核是一把利器,是推动整改的有力工具。
      二、风险评估,促进领导科学决策
审计部门既然提倡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就要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将审计发现问题联系起来,进行风险评估,并将风险评估结果加工、整理、提炼后提供给董事会和管理层作为决策依据,将风险预警信息提供给职能部门作为完善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的参考。虽然很多时候审计部门还是事后审计,但还是能够发现一些前端性、苗头性的潜在风险,这些风险信息对管理决策能够提供更多的参考维度。
      三、规范管理,促进制度政策完善
制度和政策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审计部门在实际检查中,能够拿到制度和政策执行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出于绩效考核的压力,很多制度和政策执行单位,也就是被审计单位往往只报喜不报忧,只提成绩,不提或掩盖出现的问题。而审计部门通过客观地评价制度和政策执行效果,将评价结果提供给制度和政策制定部门进一步规范管理和完善顶层设计。很多问题的发生,不仅仅是制度或政策执行的问题,也可能是制度或政策在设计层面就没有考虑周全或存在疏漏。
     四、结果共享,促进强化监督合力
不只是审计部门才有监督职能,合规部门、纪检监察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也有监督职能,还包括财务、人事等部门,也有财务、人事的监督职能。审计监督只是众多监督环节中的一环。审计部门应以开放的视野和更高的格局,在监督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不能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开展监督,要以共同防控风险和遏制违规违法行为为目标,使监督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并成为组织治理的有效手段。
     五、严肃问责,促进提高威慑效果
只有通过问责,才能使违规者感到痛,才能使管理人员感到制度和纪律的严肃性,也才能对潜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产生威慑作用。严格来说,审计部门没有处罚权和问责权,但是有建议权。审计部门可以将重大的违规、违法案件移交有处理权的部门,如纪检监察部门、人事部门等。通过严肃问责,让审计长牙齿。
     六、优化流程,促进效益效率提升
有些审计发现不一定是违反政策或制度的问题,但是可能违背效率、效益等管理原则。虽然审计部门不是精通所有业务领域的专家,但是通过审计专业判断,还是能够确定哪些流程可以进一步优化以提升效率,能够确认哪些管理模式可以进一步完善或规范,使投产比更加合理。通过审计发现以及审计建议的提出,促进组织效益和效率的提升,应该是组织乃至业务单位、职能部门都愿意看到的。
     七、挽回损失,促进组织利益保护
审计部门可以发现经济合同、业务方案、内部控制、资源投入等中的疏漏,因为有些疏漏是制定者故意而为之,其目的就是为了侵占、转移组织的利益到小团体或个人,审计部门可以提出补救措施的建议,避免组织的利益受到进一步损害。另外,审计部门还可以责令被审计单位上缴、追回违规资金,使组织利益得到保护。
     八、宣导培训,促进合规意识提高
审计部门可以将审计发现问题编写典型案例,对组织的管理人员进行警示教育,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开展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等方面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合规和风控意识。审计部门在宣导和培训中,还有有意识地培育审计文化,使管理人员了解审计、支持审计。
       审计发现为审计结果运用提供内容支持,而审计结果运用也为审计发现提供价值转化的途径。当然,审计发现不是审计结果的唯一形式。通过审计结果运用的“八个促进”,使审计部门更加贴近和渗透到组织的管理中,这样审计部门才会更加有活力和生命力,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中的劳动成果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审计人员的价值也才能更多地释放。
(文章来源:审计实践公众号)
总访问量:   廊坊师范学院审计处©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00号  邮编:065000   电话:0316-2188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