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社会发展学院2023年以来新出版著作
发布时间:2024-10-17  点击量:
 
近年来,社会发展学院紧紧抓住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积极倡导“科教融合”的教学-科研模式,鼓励教师以高水平成果支撑高质量教学。学院在国家社科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项目立项、学术著作出版、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讲座举办、学术会议发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2023年以来,我院教师出版著作如下:
李建武:《明代宦官形象及其日常生活—基于墓志碑刻的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9月。
内容简介:本书以收集到的219块明代宦官墓志碑刻为基本史料,结合《明实录》《明史》等明代史料对明代宦官生平进行研究。利用画像、雕塑等资料分析明代宦官相貌、衣着等外在形象及其处世风格给人留下的印象,进而分析明代宦官的籍贯分布、入宫方式、明代宦官的培养,最后聚焦于宦官个人生活,包括其职责与升迁、宗教信仰、养老丧葬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比较完整展示宦官从入宫到去世的完整历程,以此显示墓志碑刻对研究人物生平无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同时,注意到墓志碑刻记载人物事迹的局限性。

郑京辉:《国家、地方与民众:1956年河北省工资改革研究》,华文出版社,2024年5月。
内容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数次工资改革与调整,1956年第二次全国性工资改革基本确立起我国以按劳分配为原则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体系。本书即以此次改革为研究对象,以河北省为典型案例同时注重区域性比较研究,探讨国家与地方在社会主义工资制度构建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制度变革中民众生活境遇与心理变迁。主要内容包括工资改革的酝酿、方案的制定与推行新公私合营企业工资问题,以及改革后职工生活水平、搬运工群体工资等遗留问题与应对。

 
高克冰《罗马帝国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23年11月。
内容简介:本书以罗马帝国为视角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从古代全球史的整体角度审视了罗马帝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阿拉伯地区、印度及中国间的交往,既有海上丝绸之路的产生、发展、变迁等宏观论证,又有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遗址遗存、罗马钱币对印度钱币的影响表现等细节考证,既利用了中外古代文献史料,又使用了考古学、钱币学等资料,本书扩大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范围,丰富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内涵,拓展了罗马帝国经济贸易史的研究领域。

吕书额《基层社会组织与近代河北社会治理(1840-1937)》,天津古籍出版社2024年8月。
内容简介:该书通过详实的史料、专业的研究方法,在不同的文篇中,对他们进行或横或纵地剖析。行文以这些基层社会组织的具体运行状态与在地方社会治理中的实际作用表现为明线,以时空与形势变化为隐线,从社会与时局推动、国家政策与政府主体影响、地方精英引领与民众需求等层面,探讨其本性、受社会因素影响后的存在方式,及其作用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形式、力度与影响。此外,文中所附的一些相关史料原文,使该成果又有了工具性参考用书层面的价值。

李建武、程彩萍校注:(正德)《宣府镇志》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24年2月。
正德《宣府镇志》是明代宣府镇最早完成的一部方志,记载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保存了大量人物事迹、古迹名胜、地方典故等,版本价值极高,存世极少,现在仅见南京图书馆存有孤本。以南京图书馆所藏正德修嘉靖增补本为底本,对正德《宣府镇志》进行点校,按照排、繁体的形式进行整理,加以句读,并对模糊不清的地方参考嘉靖《宣府镇志》进行补校,对其中疑难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进行注释,以便研究者利用。

版权所有©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00号 邮编:065000 电话:0316-2188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