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学术交流|孙卫国教授漫谈“法国年鉴学派”
发布时间:2021-10-15  点击量:
2021年10月5日下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孙卫国教授为我院历史专业学生做学术报告,题目是《法国年鉴学派漫谈》。报告以腾讯会议线上形式开展,由我院时培磊教授主持,18级、19级历史专业本科生一百余人聆听了报告。

     讲座伊始,孙卫国教授讲解了法国年鉴学派产生的背景。孙卫国教授指出十九世纪兰克史学风行欧洲,兰克本身学术生涯时间长,著作多,弟子也多,因此的史学思想影响很大。而后兰克史学的危机暴露出它本身的弱点其一是只关注文字记载的材料,其二是史学研究微观化,着重于事件、特殊事实及观察期较短的现象,其三是历史成为政治、军事、外交、杰出人物的活动史,忽略了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历史研究其四是实证史学很少对历史的本体论做理论探讨,很少做诠释性的论说。

接下来,孙卫国教授就年鉴学派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细致全面地解读。孙卫国教授将其细分为三个阶段;创建阶段、发展与鼎盛阶段和转型期。在创建阶段,马克·布洛克与吕西安·费弗尔1929年创办《经济社会史年鉴》办刊方针有三,其一是联系历史学与社会学;其二是打破现有的分类方式,不以时代为划分标准,而以问题为分类标准;其三是打破个社会科学的界限,使之与历史学结合更紧密。在发展与鼎盛阶段,布罗代尔成为领军人物,他的史学观的特点为把时间与空间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地理对历史的影响在转型期,正式使用“新史学”的观念:第一,怀疑总体史具有明显的区域史研究的特点第二,重新反思和研究政治史出现了新政治史。对原来的政治史进行诠释性的研究。第三,与人类学等学科,进行更紧密地结合第四,历史研究领域的“碎化”现象出现了许多如书籍史等新分支。   
随即,孙卫国教授总结年鉴学派的六个特点分别是历史的整体性问题时间观念对结构的偏爱强调现在与过去的关系,主体和课题的关系提倡对历史学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问题史学”构成了当代法国史学的一个方法论的核心。接着,孙卫国教授进一步分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年鉴派史学的六个转向:回归社会史、微观史转向、身体史转向、图像史转向、记忆史转向、“反思”转向。
最后,孙卫国教授还提及了年鉴学派对中国史学的影响和参考阅读书目。孙卫国教授认为年鉴学派对中国史学的影响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评价年鉴学派的论文与著作其次是组织全力翻译年鉴学派大师们的著作,几乎每一部重要的著作都被译成中文出版接下来是邀请第三代年鉴学派大师勒高夫等来华访问讲学最后是台湾对于年鉴学派的介绍更为及时和迅捷。孙卫国教授还呼吁感兴趣的同学阅读相关书籍,如姚蒙:《从年鉴学派到新史学》马克·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等。
孙卫国教授将年鉴学派相关情况娓娓道来,从五个方面入手详细地介绍年鉴学派对同学们全面地掌握年鉴学派有非常大的帮助本场报告不仅对校级精品课《史学概论》的专题化、报告式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历史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有推动作用。报告结束后,孙卫国教授还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对于历史学科建设和学生提高都有很大帮助老师们和同学们都表示收获很多。
作者简介:孙卫国,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京都)、韩国高丽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客座教授或访问学者。主要研究中国史学史、明清史、中韩关系史。著有《王世贞史学研究》、《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1637-1800》等专著,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版权所有©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00号 邮编:065000 电话:0316-2188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