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学院 
“非遗进校园:传承与创新的景泰蓝之韵” ——《非物质文化遗产鉴赏(实践)》之景泰蓝篇
发布时间:2024-03-17  点击量:
3月14晚,“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珐琅釉料烧造技艺“传承人徐国伟与其团队成员刘芳老师、赵永光老师、翟露露老师、郑志强老师在笃行楼3教室与我校一百二十余名师生一起分享、交流景泰蓝制作技艺及其文化内涵。

“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收藏若无景泰蓝,藏尽天下也枉然”,可见景泰蓝地位不凡。如古玉般温润,如锦缎般富丽,集绘画、雕刻、青铜、瓷器等中国传统工艺于一身,这就是景泰蓝。“景泰蓝”这个称谓最先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清雍正6年(1728)《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本月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这一记载,把仿景泰蓝时期的珐琅制品称作“景泰蓝珐琅”,这是所见"景泰蓝"称谓的最早文字记录。

在徐国伟老师生动、幽默的讲解与展示中,大家知悉了景泰蓝的历史渊源、工艺特征与流程,欣赏了题材广泛、技艺精湛、生动形象的景泰蓝作品,明了了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堂课上,老师发放景泰蓝图案的填色板,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不同颜色填色,模仿景泰蓝的样式,体验制作的乐趣。学生们通过填色的方式参与互动,同时了解景泰蓝的起源、制作工艺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最后,我校部分师生在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下还亲自体验了这一绘于指尖上、绽放于世人眼前、令人赞不绝口的传统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鉴赏(实践)》课程让我们“走近、了解、鉴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体验传统技艺,切身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敏和‘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坚守精神。”——这是课后同学们对这门非遗文化产业学院通识课的高度评价。
版权所有©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00号 邮编:065000 电话:0316-2188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