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期]试论杨绛“文革”书写的身份认同
发布时间:2017-05-27 浏览次数:
作 者:杜昆 DU Kun (School of Literature, Xinyang Teachers College, Xinyang Henan 464000, China)
机构地区: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出 处:《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2卷第4期 30-33页,共4页 Journal of Langfang Teachers Colleg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ZW011); 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2014CWX019)
摘 要:散文《干校六记》和《丙午丁未年纪事》是杨绛晚年集中书写的"文革"回忆,呈现出节制从容的个人化风格。杨绛所采用的"边缘人"和"旁观者"的叙述立场,使其"文革"书写对历史和人性的反思更具有艺术魅力,对建构作家自我形象与身份认同更直接有力。由于"文革"历史的复杂性以及读者期待视野的多样性,杨绛的"文革"书写广受重视和好评,同时也遭到一些质疑和苛评,争论的焦点正是杨绛的身份认同问题。在当下语境中,杨绛其人其文的风范和价值尤其值得尊重和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