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实验室安全规范
发布时间:2023-02-06  查看次数:

 

实验室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无数科研成果产生的摇篮,在高等教育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实验教学、毕业论文和科学研究及技术应用(如创新基金实验)等培养都离不开实验室。由于实验室中放有许多贵重仪器设备,通常会由于操作不当和疏忽等,威胁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安全、健康的实验室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健康和安全,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及设备的安全,还能保证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使实验室安全保持在良好的水平,学生应认真阅读《实验室安全手册》,牢记和遵守安全守则。本实验室安全手册的目的是为所有实验室使用者提供安全及健康的实验室环境。本手册列出各项的安全使用指引旨在减少、抑制或完全消除在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危险。

所有实验室使用者,包括访客、学生以及全体教师均有责任遵从实验室的安全指引,并了解物品及仪器可能导致的损伤。

所有新的实验室使用者在实验室工作开始之时,必须出席实验室基本安全指引讲座。为鼓励使用者遵守手册的安全指引,实验室使用者需在仔细阅读有关章节后,在规定的地方签名,以确认自己明白并遵守已认可的工作步骤。

实验室安全附属委员会成员将定期巡查各实验室,确保使用者遵守安全守则及保持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实验室安全附属委员会的组成:

 

第一章  实验室一般安全守则

1.1  概述

本节提供实验室基本的安全守则,以确保实验室安全。实验室主管必须自行设立具体守则,而实验室使用者有责任明白所有规则后方可进行实验。

1.2  实验室安全守则

非实验室管理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实验室。

每一次实验,必须预先了解所用仪器的性能与操作规程,防止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生着火和爆炸。出现意外事故要及时报警(火警电话:119),师生应通力排除抢救,事后要作书面报告。

不准在实验室、库房、资料室内抽烟以及饮食;烟头、火种不能乱丢。易燃、易爆,高压气体距离火源不得少于2米。有条件的实验室应设隔离室。库房、资料室不准使用明火和电热设备。

实验人员不得在启动仪器(尤其电热设备)后,长时间离开实验室,一旦发现,通报全院。且由此引起失火,要追究事故责任。尤其在使用电炉时应有人照看,临时离开实验室者必须委托他人照管。个人实验结束后必须拔除个人所用的电源插头,关闭水、气开关。

空置的包装木箱、纸箱和旧布等杂品不准在实验室堆放,空试剂瓶要及时处理。实验楼内走廊,除灭火器材外,不准放置其他物品,切实消除一切隐患。

自觉爱护和管理好实验室内和分工负责维护的走廊上的防火器材,不得将杂物丢入防火箱。

实验人员必须切实加强消防安全意识,熟悉本实验室燃气、电源、水电总开关位置,熟悉防火器材(灭火筒、防火砂等)及各种钢瓶的位置和使用方法,不熟悉者应学会掌握。

穿上适当的防护衣服及手套,以免身体接触化学药品,尽量避免接触气体、烟雾,预料会有上述情况时应使用适当的设备及通风橱。

应对不安全环境及行为提高警惕,并把不安全情况向实验室负责人举报。

防电、防火、防水、防腐蚀、防毒、防煤气(湿手、物不能接触电源;水、电、煤气一经用完,应关闭龙头或开关;点燃的火柴用后熄灭,不得乱扔。

各实验室的实验仪器设备、物品等不能随便乱拿,除非经主管实验岗教师同意,否则不能擅自搬到其它实验室进行移位使用。

最后离开实验室者必须检查整个实验室的安全情况,逐个检查火、水电开关,务必关好全实验室的燃气、电源总开关。

下班时最后离开实验室者,须锁好门窗,注意防盗,防风雨。

若工作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开箱检查、维修,要经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中心签字同意才能拆装,并要有两人在场。检修完毕或离开检修现场前,必须将拆开的仪器设备妥善安排。

实验人员晚上10:30以前应离开实验室。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在实验室过夜。节、假日需要加班者应写加班申请单,请指导教师签字、实验中心同意后方可加班做实验,并必须有两人以上在场,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1.3  实验室卫生守则

1.实验过程必须保持桌面和地板的清洁和整齐,与正在进行实验无关的仪器和杂物不要放在实验桌面上。实验室里的一切物品务必要分类整齐摆放。

2.实验室每天轮值打扫,垃圾要及时清理,按试验垃圾、玻璃和普通垃圾分类倒到指定的地方,以方便清洁工处理和减少危害。做到安全卫生工作每周末一小搞、每月底一大搞,经检查不合格者,要立即进行整改。

3.每一学期完成实验后,必须对所在实验室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和清洁打扫,及时办理实验资料、借用仪器的移交手续,经实验室安全卫生负责人、指导教师和实验中心主任签名认可后,方给办理离校手续或上报成绩。

1.4  实验室秩序守则

1.未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进入实验室。

2.实验室要保持安静,不得在实验室打牌、下棋、聊天打闹、唱歌和听收音机、录音机及MP3等,在实验过程中不能看与实验无关的资料,保证注意力集中。

3.非本实验和非本课题所需的药品、仪器和设备,未经有关教师同意,不能擅自取用;实验室的仪器、药品、工具等,未经批准不得拿出实验室,否则作盗窃公物论处。

4.未经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中心主任同意,不能擅自配实验室门钥匙,违者给予公开批评,并担负今后由此发生的安全保卫责任。

5.以上守则,敬请师生互相监督,切实执行,违者将视其造成事故的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或给予纪律处分,并进行整改。

1.5  警告牌

1.每个实验室入口须张贴警告牌。注明实验室室內各种潜在危险,以及实验室应配备哪些安全设备。

2.警告牌应?出紧急联络人员名单。如发生火灾、化学品泄漏等意外事故,可寻求以上人员帮助。

1.6  无人在场的试验

1.有些试验过程涉及危险情形,负责人必须做好预防措施,特别是当公用设施如电力、冷却水中断时作何应变控制。

2.小心存放仪器,以防止火灾、爆炸以及其它突发事故发生。

3.实验室的照明系统必须保持开通;实验室大门外应张贴告示,列名其中使用那些危险品、紧急事故电话及联络人。

1.7  在办公时间以外或单独使用实验室须知

1.一般而言,学院?鼓励学生于正常办公时间外在实验室进行实验。

2.教师和学生如需要在办公时间以外使用实验室,必须事先获得负责人批准。

3.如需要在办公时间外使用实验室,使用者必须事先填写《办公时间以外使用实验室申请表》(附录一),并需要得到负责人批准,方可使用。该表必须递交到相关负责人作为记录备案。

1.8  实验室安全

一切劳动工作以人为本。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防止污染环境、保证实验室工作安全而有效地进行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实验室安全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电气安全和防止污染环境等方面。

1.防火、防爆

1)实验室内必须具备灭火用具。实验人员必须知道如何使用。

2)操作易燃物时必须远离火源,瓶塞打不开时,切忌用火加热或用力敲打。倾倒易燃液体时还必须谨防静电。

3)加热易燃物时,必须在水浴或者严密的电热板上缓慢进行,严禁用明火或电炉加热。

4)蒸馏液体时,如果需要补充液体时,应先等其冷却后再补充。蒸馏易燃物时应先通水再通电加热。

5)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应立即清洗干净。不是所有的易燃物都是可以用水清洗的。烘箱、电炉周围严禁放置有易燃物或带挥发性的易燃液体。

2.灭火

发生火灾时不得大呼小叫、到处乱跑,应及时灭火。发生大规模火灾时,首先应快速从安全通道离开失火场所,安全后拨打119,不可单独冲入火灾现场灭火。(抢救学校财产的精神值得肯定,但此行为只会招致不必要的损失。)发生局部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选择使用合适的灭火器灭火。使用灭火器不可对着人。

灭火器

灭火剂

适用范围

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氧化碳液体

适用于扑灭油类、易燃烧气体和电气设备的火灾

1211灭火器

二氟一氯一溴甲烷

用于油类、档案资料、电气设备、精密仪器的灭火

合成泡沫

发泡剂为蛋白、氟碳表面活性剂

扑救非水溶性可燃液体、油类和一般固体物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

分为ABC型、 BC型。前者为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后者为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

用于扑救油类、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火灾

身上的衣物着火时不可跑动。应迅速脱去衣物,或在地上打滚扑灭。

第二章  事故处理

在实验室里,一旦发生事故,一定要知道怎么做,这一点很重要。无论发生什么事故,一定要反应果断。立即告诉实验指导老师,如果自己不能离开或者正处理事故,也要让其他人报告实验指导老师,然后再由指导老师组织安排必要的措施。

2.1  火灾爆炸事故处理

实验室或仓库的特种设备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实验室电器短路燃烧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气体、固体、液体等泄漏或遇明火等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根据《建筑工程学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处置。

2.2  漏电触电事故

实验设备、电线老化破损,插座仪器接口破损等引起的漏电触电事故、学生穿拖鞋进入实验室或者学生操作实验设备不当等引起的触电事故及实验室受潮、漏水等引起的漏电触电事故等,应紧急采用如下措施:

1.切断电源,将触电者脱离漏电源,如无法及时切断电源,则用干燥的座椅板凳、木材等绝缘体设施将触电者脱离漏电源,严禁直接用手或用其他导电体接触触电者。

2.触电者脱离漏电源后,应立即就近将其移至干燥与通风场所实施现场救护,同时立即拨打120 急救电话或调度车辆送医院抢救。

3.立即报告事故信息,指挥疏散事故现场人员,制止人员围观等。

4.做好漏电源周边的警戒工作,防止人员进入漏电区域,全面查找漏电源,防止漏电范围进一步扩大。

5.引导救援车及救援人员进入现场。

6.必要时保护现场以便警方取证等。

2.3  危化品泄漏事故

危险化学品泄漏或操作不当引起的人员烧伤、灼伤、腐蚀等伤害事故;有毒气体泄漏引起的人员中毒等伤害事故。应紧急采用如下措施:

1.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关闭泄漏源,转移泄漏源周边的易燃易爆品,如果搬运不便,则立即疏散人员。

2.现场人员应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抢救中毒人员,并将其移到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若人身受到酸、碱或其它腐蚀性药品喷溅,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进行冲洗,冲洗后相应地用苏打(针对酸性物质),或硼酸(针对碱性物质)进行中和,若发生有毒气体中毒事件,应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3.立即拨打119120 报警电话或调度车辆送医院抢救。

4.引导救援车及救援人员进入现场,配合做好抢救工作。

5.做好泄漏区周边的警戒工作,疏散事故现场人员,防止人员进入污染危险区域,确保危害损失不进一步扩大。

6.配合相关部门控制泄漏源并进行清理,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防止泄露引起的火灾爆炸等。

7.做好泄漏事故现场摄影、摄像以及信息报送和新闻发布等工作。

8.必要时保护现场以便警方取证等。

2.4  机械伤害事故

实验人员被局部卷入或夹入机床旋转部件或运动部件所造成的伤害事故;实验人员被切削工具割伤事故;实验人员被机械设备等烫伤、砸伤、碰伤等伤害事故。应紧急采用如下措施:

1.立即关闭机械设备,停止现场作业活动。

2.如遇到人员被机械、墙壁等设备设施卡住的情况,可直接拨打119 火警,由消防队来实施解救行动。

3.将伤员放置平坦的地方,实施现场紧急救护。轻伤员(软组织伤、擦伤、裂伤和一般挫伤等)送医务室治疗处理后再送医院检查;重伤员(骨折及脱位,严重挤压伤,大面积软组织挫伤,内脏损伤等)和危重伤员(外伤性窒息引起的心跳骤停,呼吸困难,深度昏迷,严重休克,大出血等类伤员)应立即拨打120 急救电话或调度车辆送医院抢救。若出现断肢、断指等,应立即用冰块等封存,与伤者一起送至医院。

4.做好现场安全警戒。稳定现场师生的情绪,查看周边其他设施防止因机械破坏造成的漏电、高空跌落、爆炸现象,防止事故进一步蔓延。

5.做好现场摄影、摄像以及信息报送和新闻发布等工作。

6.必要时保护现场以便警方取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