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廊坊师范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方案》院教字〔2024〕20号 ,不断提高我院教学管理水平,探索和形成保证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特制订建筑工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细则》,内容如下: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全面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遵循“统一组织、全员参与、落实到位、突出实效”的原则,建立起系统、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持续的改进机制,全面提高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院的办学水平。
二 、工作内容
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制定、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教学环节的质量改进三大体系。其中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包括教学准备环节质量标准、教学实施环节质量标准、教学考核评价环节质量标准和教学材料归档环节质量标准。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围绕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实施质量督导与监控、质量评价与信息反馈;教学环节的质量改进主要包括围绕各环节的质量评价,建立秩序改进机制,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在学院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全面贯彻实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形成质量管理规范、质量目标明确、质量监管严格的质量文化。
三 、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学生、社会更加满意
树立“教育即服务”、“教育社会性”的理念。教学就是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学生是关注的焦点,要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本。因此,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关注学生、社会满意度测量,了解和确定学生、社会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并争取超越学生、社会的期望。
(二)“过程方法”的原则——使教学管理更加流畅
将教育教学活动作为过程来管理,系统地识别和管理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服务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实施“过程性”管理,细化“过程性”管理目标,做到分级逐步实现。
(三)“全员参与”的原则——使全院上下形成合力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全体教职员工都是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中的一员,只有全院全体人员的充分参与,才能使学院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持续改进”的原则——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持续改进既有对过程的及时改进,也有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持续改进。通过分析评价现状,识别改进机会,确定改进目标,寻找解决办法,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适应学校、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建立起学院的竞争优势和良好声誉。
四、实施内容
(一)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领导,建立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
成立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教学督导团队、学生信息员队伍、教学指导委员会。
1.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形成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师分级负责、相互协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教学督导团队、学生信息员队伍、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实施具体工作。
(二)明确各级组织的工作职责,建立起各级联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行使下列职能:
(1)依据学校的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负责制定本单位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工作计划;
(2)组织引导本单位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
(3)加强对教学质量保障人员的配置与培训工作,为实施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提供有力的人员保障;
(4)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各环节的组织与实施;
2.教学督导团队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行使下列职能:
(1)对本单位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控;
(2)对各教学环节及教师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并及时反馈评价意见;
(3)组织召开学生教学工作座谈会,提交座谈会的情况分析与总结;
(4)及时、客观地向领导小组以及教与学双方反馈教学现状、教学质量等教学工作信息,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为教学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3.学生信息员队伍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行使下列职能:
(1)负责针对学生开展教学质量信息搜集、反馈等工作;
(2)及时反映教学质量保障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
4.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行使下列职能:
(1)以提早规划作为评价工作的重点,准确地分析教学过程的发展趋势,出现问题及时反馈给领导小组及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做到防微杜渐;
(2)协调和改进教学单位的教学活动情况。
(三)建立符合教学单位特点的循环式教学质量监控运行体系,及时掌握教学运转和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1.学期初进行各项教学准备检查。主要包括:教师到位情况、教材配备情况、实验室准备情况、教学督导计划、授课计划、教案撰写、教研活动计划等;
2.学期中进行教学质量跟踪。主要包括:授课计划执行情况、教研活动情况、教案检查、作业、实验报告批改情况、实验开出情况、召开座谈会、教学质量学生调查问卷、质量跟踪综合分析等;
3.学期末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考试命题与阅卷、期末考试成绩质量分析、优秀教案评比、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比、优秀论文评比、教研活动评比、各课程教学质量评比、质量监控资料汇集等。
(四)建立教学单位、学生、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质量反馈和评价体系
1.通过单位领导、同行专家、教研室主任以及教师间相互听课,发挥各级督导作用;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与“学”情况,并做到及时反馈、跟踪改进;
2.发挥学生对教学质量保障的评价作用,通过对课程的总体情况和各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及时掌握整个学院各课程教学环节、教学效果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加大征集社会对办学意见的反馈;加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教学质量的反馈;聘请社会人员参与到校内教学环节的设置和监控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