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网罗民生事,网上大家谈",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做客河北新闻网直播间,收看最新一期《民生网谈》,我是主持人张灵。
金九银十正当时,这个九月,本来应该是众多应届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的日子,可是这个最难就业季里,还有众多应届毕业生怀揣着梦想,奔波在求职路上。近日,在石家庄举办了应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周,再次为大学生就业搭建了平台,面对就业压力巨大的现状下,如何走出就业之困,脱颖而出,相信会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目前最棘手的问题。
今天访谈我们邀请到了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市场处副处长孙玉华和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书记、副院长、高级就业指导师白新芳做客直播间,请两位跟我们的网友在线互动交流。各位网友可以通过直播页面在线提问,也可以通过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参与话题讨论。
孙玉华:大家好,我是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孙玉华,很高兴跟大家一块探讨交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
白新芳:大家好,很高兴来到直播间,与各位网友进行交流!
主持人:今年毕业的石家庄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大概为6.1万人,外地回省会的生源为5l379人。截至8月31日,还有8722人尚未就业,就业形势严峻。如何看待今年的"最难就业年"?
孙玉华:我首先说一下数据的问题,今年的毕业生数量与去年相比,石家庄市总体增加了大概五六千人,今年我们统计到8月31号有8700多人没有就业,这个数据不是一个最终的数据,因为我们从9月份开始按照往年的工作的流程,正在组织各县市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的工作人员,对这八千多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逐一进行跟踪,对他们的就业状况进行一次摸底统计。
一般到10月初的时候这个数据就上来了,也就是说真正的石家庄市有多少个未就业毕业生,这个数据应该是比较准确的数据。
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今年的最难就业季,今年最难的就业季难在哪儿呢?一个是难在总量上比去年增加,创了历史新高,从国家的层面来讲,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是699万人,也是创历史新高。石家庄市是6.1万人,也是创历史的新高。
第二个难就是宏观经济形势放缓,具体到河北省石家庄来讲,也是总体上经济是放缓的趋势,所以这就导致了企业用工需求的减少,提供的岗位少了。
再一个是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角度来讲,现在主要的矛盾是结构性矛盾,就是毕业生所学的专业跟用人单位用工的需求,什么样专业的毕业生互相不匹配,所以导致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主要是难在这三个方面。
主持人:刚才您从三个方面解释了一下难在哪儿,在这次就业周上,我们发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很多高学历人才拿着自己的本科学历找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圈?
孙玉华:这个现象我分析有几个方面。一个是现在有些是研究生,他找工作的时候,可能是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正好是他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因为有的研究生本科的专业跟研究生的专业是不一样的,所以有的毕业生是本科的专业跟用人单位需求相一致,所以就拿着本科的毕业证去找工作。再一种是用人单位受招聘学历的限制,硕士生跟本科生有一定的比例,如果单位硕士生招的比例比较少的话,所以到单位求职的话就只能按本科生来入职。有的人考虑是拿着本科毕业证先就职积累经验,然后再考虑发展。
主持人:研究生毕业,而拿着本科学历找工作,入职后学历会不会浪费?
白新芳:我觉得不会,一个专业技术单一的大学生和复合型大学生来讲,复合型大学生更受到单位的青睐。
主持人:我想问问孙处长在用人单位上更倾向于哪一类的人才?
孙玉华:石家庄市就业需求量和石家庄的经济结构有很大的关系,经济结构决定了人才需求的结构。从这一段时间开的招聘会统计来看,石家庄市主要需求在营销跟机械制造类的专业,无论各种企业都需要营销的毕业生,做销售的毕业生。再一个我们石家庄市的产业结构一个是医药还有制造业,制造业里面医药化工还有机械制造这两个行业是咱们的主导产业,所以说现在机械制造跟化工类的毕业生,这是主要的企业的需求。其他类毕业生也有需求,比如说服务类的毕业生,这方面量少,所以主要是营销机械制造类的毕业生。
主持人:白院长,刚才咱们一直在说怪圈,对于本科和研究生跨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如何合理利用自己的学历优势找到工作呢?
白新芳:一般情况是这样,本科学工科的研究生阶段可能就是喜欢考个文科,可是在这个阶段,工科比较好就业。在目前的情势下,一步到位不行的话,就要曲线救国,首先要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或者是自己喜欢的企业,进去以后再发挥自己的学历优势、专业优势。刚才我说了本科是工科的研究生是文科的,这样人的素质应该是很高的,这种实力在工作当中会逐渐的显现出来。
举一个例子来讲,比如一个学工科的到了企业英语不是很好,反过来说学英语的到了企业不懂工艺,如果既是一个工科生又考了一个英语的研究生,那么到了企业以后,工科的底子有,英语水平也很高,这种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是非常需求的。
主持人:直播页面上有一个网友一直在问,现在孩子学艺术类也非常的多,如果是艺术类的应届毕业生,那么在择业方面怎么选择呢?
白新芳:我的感觉是这样,首先尽量是对口,如果不对口相近也可以,如果实在很困难,我觉得不对口也可以。为什么?因为大学的学习不光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主要的是学习三个方面,一个是学做人,一个是学知识,再一个是学思维方式。如果大学的思维方式建立起来之后,在任何岗位上都可以胜任,知识是相通的,我们学了那么多的年艺术,对口或者相近是最好,如果不对口也没问题。另外学艺术的人,在工作中发挥学艺术的优势,显现力比较强,在一个创新的社会,只有显现力才能创新,对自己充满信心就可以了。
主持人:在微博上,我们看到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时,认为工资待遇太低了,与自己的理想薪金差距太大,才导致了工作难选难找的状况,那么,用人单位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孙玉华:据我们掌握一般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时候,确定的薪酬待遇是考虑到一个是每个毕业生都有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是比较低的。再一个现在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尽量减低用人成本,所以他们制订薪酬都参照了同行业平均的水平,或偏低的水平来制订。
用人单位如果是出于吸引毕业生或者专业对口的毕业生考虑,个别也有调整薪酬,但是同行业互相要横向比较,有一个市场性的价格,会上下浮动。从毕业生的角度来讲,毕业生毕业以后对自己的薪水有一个理想的定位,这个定位可能跟上学的城市不一样,他的定位可能参照上学的城市来考虑自己毕业以后的薪酬。
具体到石家庄以后,每个地方的工资水平是不一致的,考虑自己的薪酬的时候,必须结合当地的工资水平还有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确定。
毕业生找工作难,一个是自己得转变观念,难是从毕业生自身找原因,就是你的观念是不是有点过时,现在招聘会上好多单位有的薪酬很高,但是可能毕业生觉得不适合他,像现在毕业生普遍愿意到一些工作环境好的地方工作,不愿意到制造业工作,所以导致制造业的工资很高,一些第三产业的工资偏低,他也会选择服务业,不会选择制造业。毕业生不选择工作的理由一般有三个,不理想、不稳定、不体面,所以总体还是毕业生观念的问题。
主持人: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白院长,我们在学校,即将毕业的毕业生来讲,应该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来为自己的就业和面试增加砝码呢?
白新芳:我主要谈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就业意识,因为就业首先是个人的问题,你得有这种强烈的愿望,如果你自己不想就业,在那等靠要,我想你不会找到好工作的。如果你就业意识强烈了以后,你就会主动出击,就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就业当中就业意识的觉醒,决定着一个人的就业成功或者是就业质量。就业不是推销自己而是战胜别人,就业能抢到岗位就是胜利。
第二个是求职的方法和技巧,我们有很多好的学生,工作也不错,学习也不错,结果到面试的时候没他的名字,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简历不过关,企业为一个人首先是看简历,简历千篇一律,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所以就失去了面试的机会。
还有一个在面试期间,很多同学基本的礼仪都不懂,比如说穿着邋遢,衣衫不整等等,这些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说我觉得提升求职的方法和技巧非常关键,这样的话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从政策把握,材料准备,心理准备,能力准备,面试技巧这个方面准备了以后,我觉得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还有一个就是求职的决心和勇气,因为我觉得当前的形势也比较严峻,另外从学生本人来讲也缺乏经验,怎么办?有的人几次碰壁以后就灰心丧气,我觉得现在这个现象非常普遍,有的人根本不出去,就在那儿守株待兔,实际求职必须有决心和勇气。我有几句话想跟大家一块分享,走遍千山万水,不怕千辛万苦,带着千言万语,不惜千方百计,不能倾家荡产,但也不能不疼不痒,要有这份勇气。
主持人:现在各方都在说毕业生就业要转变就业观念,而大学生毕业后有些选择读研,有些选择在家待业,有些人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大学生们应该抱以怎样的心态呢?
白新芳:我觉得八个字吧,主动、自信、决心、乐观。主动是第一要务,这个人不能等靠要求职,应该走出去 ,走出去就有机会。
第二个自信,自信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自身的自信,上了几年学,有一定基本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第二个就是外部环境的自信,目前来看就业渠道很多。再一个是从政府扶持的力度来看越来越强,还有一个学校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比如到高校将就业工程当成一把手工程。还有就是总体来看,就业的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比如说就了业怎么办,失业了怎么办,创业怎么办,出台了很多好的政策,石家庄市招聘月就是个很好的举措,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自信。
第三个就是决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不能说知难而退,越到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是知难而进,否则的话我们会一事无成。
最后个就是乐观,乐观是法宝,因为乐观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在当前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心态乐观我觉得遇到问题就不必讳,就能主动的想办法去解决。特别是目前形势尽管说增长速度从9%到了7%,但是经济形势和人才需求形势逐渐向好,诺贝尔奖在北京论坛上,诺贝尔奖获得者说的,在中国未来20年增长速度还是一直保持不变的,还有就是将来中小企业会需要大量的优秀的人才,所以经济形势向好,我们又需要那么多的人才,我们还是有用武之地的,所以应该乐观。
主持人:如何突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关口,面对无处不在的就业门槛,面试时令人左右为难的问题,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或者明年就业,对于目前尚未找到就业的毕业生,两位有什么良策或者建议吗?
孙玉华:目前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我觉得从从政府的角度是促进毕业生就业,我们石家庄现在在每个县市区的就业服务局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如果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可以到我们窗口进行求职登记,我们有一套相应的制度和流程,来负责给你推荐工作。如果你想就业的,给你推荐工作岗位,如果想创业的,我们有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比如创业项目的筛选,然后是有小额担保贷款基金,提供资金支持,还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可以入园提供免费的创业场地和辅导,还有一些创业的培训,所以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可以申请创业。
如果是不愿意选择到就业服务机构寻求帮助的,我觉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一步进修,比如说学一门技术,现在办理毕业生工作当中就发现,有一些专科生毕业以后,专业不对口找不到工作,有的到中专又上了一个专业,那个专业社会上比较需求,比如说建筑类的专业,有的专业毕业生又回去上了一年多的中专专业,然后顺利实现了就业,我觉得毕业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也可以选择这条路子。
白新芳:转变观念是实现成功就业的前提,转变什么观念?第一个就是就业观念,第二个就是成才观念。就业观念就是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成才观念就是行行可见功,处处可立业,劳动最光荣,这是很关键的。
给大家有四句话分享,第一个就是动起来,第二个是走出去,第三是踏下心,第四是干下来。所谓动起来走出去就是我们要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所谓踏下心干下来,就是我们择业的时候,工作没有高低贵贱,找到一份工作,能够给自己的专业对口或相近,甚至就是不对口也无所谓,先看起来,那么干下来以后,立足基层,立足平凡岗位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路子。
主持人:在直播过程中直播页面上有不断网友提出疑问,有一位网友说今年是2013年的毕业生,到现在没有找到工作,想问一下失业金怎么领取?有什么条件?
孙玉华:失业补助金是河北省的个政策,2013年毕业生从7月1号到12月31号6个月的期间,如果你没有实现就业的,从第二年的1月份到6月份,从1月份开始根据你的就业状况申请1到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比如说你到1月份了,有1个月没有就业就申请1个月,两个月没有就业就申请两个月的就业补助金。石家庄市从2011年开始以后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体现在哪儿?政府主动出击,从原先的被动提供岗位,变成现在的主动推荐就业,主要体现在各县市区设立的就业服务窗口,如果你是未就业毕业生,刚才这个同学所提的领失业补助金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对困难家庭的毕业生,包括有几种情况,大概就有低保家庭的毕业生,还有一些零就业家庭,还有单亲家庭或者是有重危家属的家庭,这些家庭比较困难,还有残疾人家庭的毕业生,这些家庭出来的毕业生,可能他的就业能力还有家庭对他的就业帮助要差一点,所以为了帮助他们就业,河北省创立了一个制度,但是石家庄从2011年以后,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我们在每个县设立了窗口,针对就业困难毕业生有特殊的政策,一般的毕业生找工作的话也可以到窗口登记,就业困难的毕业生也可以到窗口登记推荐岗位,在推荐岗位过程中,很多毕业生的专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也有不能达成合议的,我们针对困难家庭的毕业生,石家庄市专门开发了一种社区管理岗位,社区管理岗位的待遇就是每个月享受最低工资,现在就是1320,同时交纳五险,通俗的讲是政府购买岗位来安置困难家庭的毕业生,我们算了一下,安置一个困难家庭毕业生到社区岗位,最低工资是1320,上社会保险五险,五险加起来也就是630多块钱,加起来将近两千块钱,这个期限是援助两年,在这个岗位上也可以再找别的工作,也可以随时退出。
这个比失业补助金优惠得多,失业补助金是毕业生可以领1到6个月,这是逐月申请,有可能毕业生申请了一个月或者是两个月,这种帮扶措施不如社区管理岗位的帮扶大,而且从工资稳定性还是从待遇上来讲,都比失业补助金好。
主持人:我觉得这样政策的出台还是鼓励大学生一定要动起来。有一个叫小夏的网友提到了一个问题,毕业生档案的问题,说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档案应该怎么放置呢?
白新芳: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是这样,如果你找到工作单位,档案随着人的工作关系走,有的单位比如说没有组织托管的方面就放在人才市场,档案一般是不允许自己带的。学校最长的期限是两年,两年以后如果你还没有找到一个固定的单位,或者没有一个托管的单位,就打到户籍地的人事局,一般这种现象比较少,很多同学就业以后都能够,一个是有托管关系的或者没有托管关系的都可以找到。
孙玉华:人事部门的做法就是每年的7月份以后,各高校就把毕业生档案打回石家庄,毕业生档案送回石家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源地是石家庄的毕业生,离校前没有就业的,这些毕业生档案转回来。再一部分是也有已经实现就业的,比如外地的毕业生在石家庄就业的,这边的档案在离校前已经签定协议了,这样的档案也转回来。我们是免费保管两年的,没有工作的状态下,由人事部门保管两年,如果随时找到工作以后就把档案转到工作单位去,毕业生如果是工作单位可以保管档案的,把档案直接转到工作单位去,如果就业的单位是中小企业,没有保管档案的资格和能力的话,一般都是委托各级人才市场做人事代理,我们就把档案转到人才市场去。
如果超过两年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石家庄市的做法就是转到生源地县里的人事局,如果以后找到工作了需要档案可以到县里来取。
主持人:只要按照刚才两位嘉宾说的做法,我相信网友的问题应该是迎刃而解了。
白新芳:不管是档案到用人单位,还是放到人才交流中心,很多毕业生就忽略了一个环节,就是去问一问到没到,所以我提醒广大的大学生,不管是你的档案在什么位置一定要确认到了以后,这个档案才更安全。
主持人:遭遇"最难就业季",毕业生可以适当的降低就业预期,不要一味的强调专业对口、工作舒服、工资待遇高,要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未尝不是一种明智之举。
最后,感谢两位做客直播间,同样也感谢网友的在线收看,下期再见!
再一个政府也倡导先就业,后择业,首先找一个工作来养活自己,给自己提供一个了解社会,了解他人的机会,逐渐积累自己的就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