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专栏 
关于开展2024年微专业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2日  点击数:
 教字﹝2024﹞54号

各教学单位: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推进跨学科跨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结合学校实际,现开展2024年微专业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微专业简介

微专业是指围绕某个特定学术研究领域、产业发展趋势或者专业领域核心素养,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相应领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能力结构的复合性,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微专业设置应体现创新性和复合交叉性,原则上应与国家本科专业目录不相同。

微专业是非学历教育,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注信息,不授予学位。学生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的相应课程并达到学习要求,由学校统一发放微专业证书

二、申报条件

(一)微专业设置应符合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定位侧重以下方面:1.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生有广泛的跨专业学习需求;2.正在或未来向各行业领域渗透的新兴技术;3.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核心素养或能力体现学校学科或专业发展品牌和特色;4.围绕学院和产业学院规划方向5.鼓励校企合作联合开设微专业。 

(二)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微专业负责人要求师德高尚、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高级职称,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教学团队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富于创新、团结协作,有承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能力,能够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三)按照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及时进行动态评估和调整。

(四)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微专业建设按照“边建设、边运行”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重点突出的跨学科核心课程体系。每个微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为15-20 学分,设置5-10门课程。每门课程原则上为1-3学分,理论课程每学分安排16学时,实践课程每学分安排32学时。培养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个学期。

 (五)开设单位能从政策、人员、经费、场地等多方面支持微专业建设。

三、申报程序

微专业建设实行项目制,各教学单位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各教学单位教学委员会或组织专家论证后,填报《廊坊师范学院微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书》(附件1每个教学单位限报1-2个微专业。学校将组织专家评审后确定立项名单。

四、材料报送

有意申报的单位请于7月8日前将《廊坊师范学院微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书》(附件1)、《廊坊师范学院微专业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2)报送至教务处,纸质版一式一份需签字盖章,电子版以“单位名称-微专业名称”命名打包发送至指定邮箱。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孟老师;

邮箱:xj@lfnu.edu.cn;

地址:明德楼211室;

联系电话:0316-2197384。

 


附件1:廊坊师范学院微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书


附件2:廊坊师范学院微专业申报汇总表

 

 

                                       教务处

                                    2024年7月2日

 
版权所有:廊坊师范学院教务处 |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00号 | 邮政编码:0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