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学院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项目组成员
|
课题类别
|
1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面向乡村振兴的互联网金融“双创”课程改革研究——基于AI助农金融产品设计与虚拟合作社仿真
|
尼楚君
|
周爱玲、吕正东、李进伟、刘璐、齐超
|
教材建设
|
2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基于学科大模型的AI类课程OKR项目式教学模式构建
|
王宁
|
张玲娟、李彤、崔业勤、刘大勇、左国才
|
教学改革
|
3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AI+”时代下面向工科的智慧教学通用框架建设与实践——以《离散数学》为例
|
王彦华
|
王云、张春红、翟音、李彤
|
教学改革
|
4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人工智能驱动化学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张成根
|
于淑媛、彭晓霞、任萍、栗明献、王巍
|
教学改革
|
5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基于人工智能与知识图谱双轨协同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智化教学路径探索
|
冯越
|
任建强、王云、张玲娟、张兴华、刘巍伟
|
教学改革
|
6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AI+教育”背景下人工智能类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实践研究—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
|
杨婧翾
|
王顺晔、成利敏、李巍、王宁、李璇
|
教学改革
|
7
|
综合实训中心
|
人工智能赋能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多模态数字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
|
李静
|
贾丽华、于婧、高雪梅、孙艳香、王顺晔
|
教材建设
|
8
|
美术学院
|
人工智能驱动的油画静物虚拟教研 室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
|
李冰川
|
刘爽、曹传熠、王茜、李霞、李玮
|
教学改革
|
9
|
外国语学院
|
人工智能赋能中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实践和改革
|
马秋茹
|
石芸、门博良、袁立丽
|
教学改革
|
10
|
建筑工程学院
|
“学-诊-练-评”四阶教学探索——学习通智能支持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实践
|
皮凤梅
|
贺云、乔艳红、靳湘梅
|
教学改革
|
11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AI赋能《管理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
赵亚超
|
杨利云、庞美、陈亚娟、苏志浩
|
教学改革
|
12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学院应用型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基于4门应用型课程的改革
|
贾丽华
|
周爱玲、李子涵、于婧、赵亚超、庞美
|
教学改革
|
13
|
美术学院
|
人工智能赋能境域下应用师范型高 校美育教学模式重构研究
|
王健羽
|
曹传熠、崔龙范、郭江玲、谈雅丽、张瑞
|
教学改革
|
14
|
理学院
|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大学物理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
霍唱福
|
张平、张振奎、韩丽君、董晓菲、常汝莉
|
教学改革
|
15
|
理学院
|
人工智能赋能新形态《大学文科数学》教材建设
|
齐金云
|
仝雅娜、李瑞娟、王凯、齐艳芳、岳孟田
|
教材建设
|
16
|
文学院
|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
张爱萍
|
贺莹、魏玮、周沛、郭照川、孟小燕
|
教学改革
|
17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人工智能(AI)辅助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
范爱鑫
|
秦聪丽、傅丽、赵娣、陈钰
|
教学改革
|
18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基于智慧“问题图谱”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新形态研究与实践
|
何美然
|
王海文、张淑生、刘欣媛、杨树坤
|
教学改革
|
19
|
传媒学院
|
人工智能视域下师范生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体系重构研究
|
杨俊英
|
马艳彬、杨士泰、张舸、尚超
|
教学改革
|
20
|
体育学院
|
AI技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以廊坊师范学院为例
|
赵艳薇
|
耿海燕、郑伟、葛欣超
|
教学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