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新生入学教育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7日 点击数:
教育学院
新生入学教育实施方案
2023年6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引导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帮助新生确立新的人生奋斗目标,科学规划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使其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充分利用学院优越的学习条件,把自己朔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二、目的和意义
帮助学生了解廊坊地区的环境、学校的软硬件环境,教育学院的情况及各项规章制度,尽快熟悉和适应环境,以便能够安心在校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角色的改变;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解决心理矛盾,保持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让学生学习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日常管理规定、各项奖励规定、困难资助相关规定以及违纪处分的规定等;使学生了解请假、住宿、学生证等方面的规定及办理程序;了解宿舍的文明卫生安全常识,了解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产生、职责及培养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人身和财务安全防范意识,防盗、防骗、防传销、防火、防网络侵害。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新环境,明确学习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在人生的新起点上迈好坚实的第一步。
三、教育内容
向学生讲解新生入学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课程内容、学时安排及考核方式,讲解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解《学生手册》的使用等。
(一)环境适应与爱校荣校教育
向学生介绍廊坊的环境、介绍学校的软硬件环境,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新的环境。为学生讲解非遗项目,参观非遗馆,使其充分了解廊坊地方文化特色。通过参观校史馆,学习学校发展历史、发展成就、学校特色、办学理念、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等,了解学校发展,培养新生集体归属感、主人翁意识,增强爱校荣校情感和成长成才的信心。
(二)角色转换教育
新生从中学进入大学,人生角色发生了很大转换,主要表现在生活方式、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巨大转变上,这些转变对学生心理和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组织高年级学生就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跟老师沟通、如何自学自修、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如何选择兼职等新生迷茫和不解的问题与新生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利用讲座、座谈会、联欢会、拓展活动等方式逐步帮助学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
(三)学业管理相关制度教育
1、学籍教育。介绍如何选课、如何参加考试和重修,转专业、转学、休学、复学、升留级、毕业、结业以及退学等规定,使学生知道办理相关事情的程序和手续等。
2、学业教育。在校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生,学有余力,所学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及以上,且无旷考和重修课程的记录;学生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在校期间已取得学籍电子注册,且无暂缓注册、留降级和违纪处理记录;辅修学士学位应与主修学士学位归属不同的本科专业大类,没有取得主修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学生不得获辅修学士学位。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新生入学起,就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的目标导向教育。让新生了解到什么是职业、什么是择业、什么是就业、什么是创业、什么是事业,在此基础上,指导新生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帮助新生为未来职业及人生定位做好必要的观念准备和知识能力准备。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或职业指导教师进行励志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正确自我定位,确立奋斗目标和方向,明确怎样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师院生。结合专业特点及自身情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通过提早对新生进行就业意识教育,指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省察自我,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以积极心态面对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为学生介绍考研基本情况,让同学们从大一开始做好学业规划,为大四考研做好准备!
(四)日常教育
1、综合测评制度教育。综合素质测评的对象是在我院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综合测评必须坚持公开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是考核学生的重要依据,是评奖评优的依据,也是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的依据。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内容包括德育测评、智育测评、体育测评三个方面。综合素质测评以学年为周期进行测算。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的计算方法为德、智、体各100分,三个方面在总成绩中所占百分比为30%、60%、10%;综合测评成绩为M,德育为A,智育为B,体育为C,其计算公式为M=A*30%+B*60%+C*10%。学生各学年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之和为综合素质测评总分,毕业生按总分排定名次。
2、文明宿舍教育。通过对《学生公寓管理规定》和《教育学院学生宿舍安全文明卫生管理规定》的介绍,使新生了解学生宿舍管理的条例等相关文件,知道宿舍管理的要求和规矩,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3、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组织新生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学习《廊坊师范学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而加强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以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展现文明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4、走读制度教育。在校生申请走读需为年满18周岁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一)家住廊坊市区且走读申请人与房屋所有人应为同一人或为父子(女)、母子(女)关系;(二)因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在校内住宿的学生(如因患身心疾病处在康复期,需要家人陪护上学的学生;因患有身心疾病不适合集体居住的学生等)。
5、心理健康教育。各单位组织安排为新生做心理健康方面专题报告,引导新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态,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按要求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普测工作。
6、诚实守信教育。使新生树立讲诚信、守承诺的意识,养成讲信义、重承诺的自觉习惯,建立班级诚信评价工作小组,完成《大学生诚信就读承诺书》签字手续,填写《大学生诚信就读评价表》。
(五)学生奖惩及资助制度教育
1、评奖评优教育。《学生奖励规定》中关于《优秀学生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大学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各类评优文件介绍。通过向新生介绍学生奖励相关文件,使新生知道获得奖励的各项标准和要求,使大学生入学后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形成班级良好学风。
2、校规校纪教育。组织新生学习《廊坊师范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修订)》等校规校纪相关文件,使新生了解学校纪律要求,例如不得旷课、打架、考试作弊、未请假离校、盗刷饭卡等等,严肃校风,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3、资助政策教育。在新生入学初,以班级为单位向新生集中宣传介绍本学段国家和河北省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同时将我校奖、贷、助、补、减、免、缓等各类文件的内容及精神主旨宣传到每一位新生,在深入调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且符合认定程序的基础上建立新生贫困生档案。
4、自学自立教育。以我院被评为自强自立之星的同学为例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为新生介绍我校“奖、贷、助、补、减、免、缓、暖”八位一体的帮困助学体系情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管理规定》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勤工助学等国家及我院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资助体系内容和程序等助学政策的介绍,同时针对大学生缺乏经济基础进行理财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通过这些内容学习,使学生熟悉申请奖学金、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各项资助的程序。能够有意识的培养诚实守信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努力成为自强自立的青年。
(六)党、团、学教育
1、党知识教育。对于已经是团员的同学,进行团员档案的整理与核查,完善和加强团员档案管理,规范入团志愿书等团籍档案的管理。对于不是团员的同学,介绍加入共青团的基本条件和程序。
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作为新生教育的一项内容,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尽早进行启发引导,使他们在思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及时向党组织靠拢。对思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学习、工作和生活以及各方面表现突出的申请人,尽早确定为积极分子。
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培养、考察与选拔。有组织、有计划,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采取集中授课、学习讨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育效果,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动态管理。
介绍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性质、党组织在学校的发展和职能,介绍入党基本条件和发展程序。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主要包括: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入党申请书、团员推优表、思想汇报、党校培训合格证等有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