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党总支在2020年毕业季为全体毕业生做好“云服务”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1日 点击数:
刚刚过去的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打乱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节奏,也打乱了高校毕业生迈向新阶段的步伐。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更好的服务毕业生,是每个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廊坊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师生想了许多办法,且已初显成效。许多毕业生表示,今年的毕业虽然留有遗憾,但是更加刻骨铭心,是他们值得一生珍藏的记忆。
一、互联网+手段优化完善教学安排
教学方面,教育学院教师利用网络等技术手段,优化完善教学安排,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保障毕业生按时顺利完成学业。通过线上答疑、远程答辩等方式,有序开展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指导、答辩等环节的工作。统筹地做好非毕业年级期末收尾、毕业年级毕业离校的准备,并根据疫情的发展形势,动态调整防控措施和工作安排。充满人性化的举措和合理的教学安排的背后,是老师们付出了超出往日多倍的努力。
二、圆满完成毕业生行李收拾打包邮寄工作
3天时间,60间寝室,478名毕业生,2400余件快递包裹,教育学院58名教师和科研处、财务处对口支援9人共58名教师参与进来,与返校15名毕业生志愿者一起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完成了一场特殊毕业季的离校攻坚战,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廊师精神和情怀!为了做好毕业季的学生行李整理邮寄工作,学院领导经过充分论证研究,一方面动员廊坊市毕业生志愿者克服困难有序返校,另一方面得到了毕业生充分的认可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发动全院教师参与进来,齐心协力,全员参与到毕业“云”打包任务中。邮寄行李过程中,老师在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后,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收拾学生物品。按照学生的要求,将个人物品进行分类收纳、整理打包,每个步骤都进行得有条不紊。疫情虽然阻挡了毕业生们返校的步伐,但却无法阻挡师生间温情的传递。看着视频连线那边老师的辛苦与劳累,“老师辛苦了!”“谢谢老师!”“天气太热,这把扇子不要邮寄,老师扇一扇吧!”一句句温暖的话语回荡在师生中间。教育学院优秀党员教师如王颖、李健、李西君、谭玉敏等,在邮寄行李任务中,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为师者的责任、担当与爱,给毕业生上了难忘的“最后一课”。同时涌现了干劲十足的青年党员教师如张文婷、田馨、梁智迪、杨馨、张妮、裴启蒙等,立足岗位,力求奉献、先公后私的可贵精神。
三、系列措施缓解毕业生就业难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下降,就业竞争激烈。目前尽管大部分地区已复工复产,但大学生就业困难,前景不明仍然是摆在毕业生面前的难题,部分毕业生心理压力倍增。就业招聘的主战场由线下转移至线上。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号 “育人方圆”于6月8日发布“廊坊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20届毕业生公开推荐信”,号召广大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为毕业生推荐就业。加大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准确掌握家庭困难、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少数民族和身体残疾等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将最新岗位需求点对点转达给学生,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将帮助2020届、2021届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作为工作重点,通过结对帮扶,跟踪服务等方式,切实帮助学生在线求职,促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四、制作毕业纪念视频
为了给毕业生留存一份特别的纪念,教育学院师生特地为2020届毕业生制作了毕业纪念视频,用镜头记录下了这段特殊的毕业回忆。伴随着校歌《人生路正远》,视频记录了在校生对学长学姐的祝福;毕业生代表对离别的感慨和期盼;教师代表殷切的叮咛和嘱托;社团、球队的珍贵记忆;以及校园熟悉而又美丽的风景。
五、完备的物资准备
针对7月10日本院400余名学生参加专接本考试的情况,教育学院学生管理队伍将考生返校考试、住宿的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学院领导、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诉求的前提下,避免工作简单化、一刀切,优化服务。学院还想方设法为即将返校的毕业生们准备花露水、风油精、行李打包绳、胶带、水等物资;学院楼前还准备了马扎、遮阳伞;在容易人员聚集的学生宿舍张贴提示语,温馨提示毕业考生们不要串寝和聚集。学院所做的努力,为返校同学提供便利的同时,让他们能有更加温暖的毕业记忆。
毕业,放大到整个人生的尺度,是学子们求学路上的一件大事。如果说,生活是一张考卷的话,那毕业一定是所有试题中最难的一张。毕业后将开始独自面对很多挑战,很多压力,甚至是否定和质疑。教育学院祝愿全体毕业生带着棱角分明、大胆向前的“少年气”,在历经世事、千帆阅尽后,仍然热爱生活,依旧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