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件通知
关于印发《2025年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1日  点击数:
 2025年,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让理想信念主流价值扎根师生心中,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标教育部文明校园创建“六个好”标准,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安全稳定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有机结合融合,不断提升师生员工的文明素质、文明形象和学校品质,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
1.深化推进“思想铸魂行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深入推进“理论学宣进行时”,开展多层面、多形式、全覆盖的理论学习宣讲活动,灵活利用中心组课堂、第一议题课堂、思政课堂、宣讲课堂、培训课堂、调研课堂、实践课堂、活动课堂、网络课堂,有力推进“三进”工作,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综合运用专题学习研讨、专题宣讲巡讲、专题融入教育教学、专题辅导报告、专题宣传报道等路径载体,持之以恒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实,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师生把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育人育才、履职尽责的各项工作中。深化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构建高水平育人体系,聚焦一个点,贯穿七条线,融入十个面,构建一点连线带面的“三全育人”大格局。深入推进“校园‘网育’行动计划”,深化网络空间立德树人体系建设,打造时代热度、思想深度、人文温度、情感厚度的网络育人阵地,赋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
2.深化推进“党建引领行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将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落实到办学治校、育人育才各方面、全过程,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快构建高质量学校党建工作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持续开展新时代学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学校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始终牢记“三个务必”,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履好职、尽好责,确保学校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3.深化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行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校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前进方向,把握新时代办好高质量师范教育的根本遵循,推进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好高质量的教师教育。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提出的“四个相统一”“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六要”,成为“经师”和“人师”统一的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等要求的理解和认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完善师德宣传、教育、管理、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强师德宣传,开展“师德师风主题宣传月”活动。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师德教育首位及贯穿职业生涯的全过程。着力精准发力,加大学校制定的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各种制度落实执行力度。完善教师评聘考核奖惩机制,完善师德师风专项考评制度,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教师教学评价、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4.深化推进“文化建设行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一系一赛”“山楂文化节”“社团活动月”“校园读书日”“廉洁文化五个一”“阳光体育运动”等文化育人品牌活动,以文化人励人育人。加强学校文化的塑造和传播,广泛开展校训、校徽、校歌、校旗、校史及师范文化精神的宣传教育,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史馆、文化长廊、古建馆、汤吉夫馆、美术馆、非遗文化传播中心、校园科普基地、文化讲堂等文化阵地的育人功能,增强校园文化的引导力和传播力。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重点打造五个“文化高地”红色文化、师范文化、匠心文化、卓越文化、绿色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师生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统筹网上网下扎实开展宣传舆论工作,以“强信心”为统领,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拍摄学校宣传片,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
5.深化推进“校园提升行动”,加强优美环境建设。加强温馨校园、智慧校园、艺术校园、节约校园、平安校园建设,营造秩序井然、格调高雅、内容健康、和谐温馨的育人环境,不断提升校园文明程度、师生文明素质和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深化推进“温馨校园”建设,着力校园公共场所卫生、教学生活设施建设和校园环境提升建设。推进综合教学楼项目建设,探索食堂经营管理新模式。深化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推进“一卡通”进程,建设“数字化校园”,提高办公信息化水平,努力创建绿色节能、创新和谐、开放共享、服务便捷、科学决策的网络综合服务环境。深化推进“艺术校园”建设,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加强美育工作,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深化“节约校园”建设,强化绿色节约意识,引导师生尚俭戒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节能、节电、节水、节粮、节耗材,提高资源利用率。深化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开展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加强门卫、交通、消防管理,加强安全宣传教育管理及安全技能培训。健全完善各类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6.深化推进“阵地筑守行动”,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加强课堂阵地管理,严守课堂教学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好主讲关、教材关、内容关、导师关,严加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等网络课堂管理,有力阻隔教学主渠道不良信息。加强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学术阵地管理,严格落实审批监督制度,确保导向正确。加强对外交流阵地管理,强化对外籍教师、中外合作办学、对外交流活动的管理,严密防范、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加强活动阵地和活动场所管理,严格对校园文化活动、各类师生素质拓展活动、各类资助活动、读书会、沙龙等活动组织监督,加强校内活动场所管理,严格落实管理规定。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健全完善社团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社团依法依规有序健康发展。严管宣传阵地和网络新媒体平台,严格落实单位主体及分级管理、创建审批、内容发布、年度注册制度,确保主旋律高亢、正能量充沛。坚决做好校园防范宗教邪教传播渗透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宗教问题的红线底线,筑牢学校思想文化坚强阵地。
版权所有©廊坊师范学院   邮编:065000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