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党史故事
改革开放篇 | 包干到户 体制创新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4日  点击数: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781124日夜凤阳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坐牢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从一份特殊契约到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正式确立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70年代末位于江淮之间的皖东农村生产停滞、经济困难。从60年代初开始每到冬春季全地区总有大批农民扶老携幼、逃荒要饭。1978年春秋安徽地区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粮食大减产农村经济岌岌可危农民愁思百结干部焦虑万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群众发起了对旧的农村经济体制的冲击——包干到户。

所谓包干到户是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农民享有对土地的经营管理权但所有权仍归国家所有根据双方签订的有关权利、责任和利益的承包合同由农户自行安排各项生产活动产品除向国家交纳农业税、向集体交纳积累和其他提留外完全归承包者所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包产到户是正确的。分到田地后的村民把土地看得极其重要劳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一改往常磨洋工的状态。以前村民们比较懒散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包产到户后变成了出工不惜力一有时间就往田地里跑。农作物的种类也变得多样化了水稻、高粱、豌豆...多劳多得村民们的干劲十足。一年后小岗村的大丰收不仅证明了18户村民选择的正确性也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向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包干到户进而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飘向全国各地。

1978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央精神主要是可以可以也可以即可以按定额记工分可以按时记工分加评议也可以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

包干到户皖东大地满园春色。大包干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选择扩展非常迅速。家庭联产承包初期搞的包产到户基本上都迅速发展成为大包干到户。到1981年底全地区实行大包干责任制的生产队占99.5%大包干已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代称而是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汇入了中国改革大潮的历史洪流之中变成了当代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