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传媒学子为校庆110周年赋长诗咏赞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2日  点击数:
师范文脉 教泽百年
 
春秋代序,华章日新。百年学府,盛世芳华。青春廊师,躬逢华诞,幸运如之!无以表赠,唯作长歌以咏赞!
栉风沐雨,十一秩矣。1914年,安次县立师范讲习所,开基立业。承国家之大略,顺变革之洪流。数度磨砺,几经壮大,升本建院。厚德以立身,博学而开智,弘毅以担当,明志而致远。立足省属本科院校之担当,顺天时已得发展,具地利再助腾飞。
昔日廊师,峥嵘岁月,弦颂铿锵。师长们于风雨飘摇中传道授业,弦歌不辍。学子们在战火纷飞间,勤奋向学,矢志不渝。校园之内,虽有烽火之扰,然学问之光,未曾黯淡,反而在砥砺中愈发璀璨。校舍虽简陋,然师生之情,如切如磋;图书虽匮乏,然求知之心,如琢如磨。值此特殊年代,廊坊师范学院以其独有的坚韧与执着,书写不朽教育篇章。

看我今日校园,历时代风雨焕新颜。首有明德楼,巍然屹立,北辰星拱;教明德为基,立身行道。次有自强楼,虎踞龙骧,卓尔不群;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新建教学综合楼,外观典雅,尽显学府气象;内设精美,倾心识海钩沉。学府礼堂,映朝阳而人心汇聚;晨钟广场,警青年之分秒必争;欢悦球场,扬青年之意气风发;先师像前,嘉木蔚然而成林。绵绵师范文脉,基层教师摇篮。学校从历史之深处发轫,秉承“为人,为学,为师”之师范传统,弘扬“厚德博学 弘毅致远”之精神,凸显“师范文脉、教师摇篮”办学之特色。今天之廊坊师范学院,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正朝着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目标与梦想,阔步前行!

杰出校友,代不乏人:有汤吉夫,朱雪飞等鸿儒,博学明辨,慎思笃行,终成一代大家!又有蔡德发、宋文龙等优秀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前辈楷模,巍然示范;今日学人,奋起直追。看我廊师,实验楼申旦达夕,严谨求实以取胜;图书馆博览群书,披沙拣金以致精。现而今,多学科覆盖,遍及文理工法史哲;师范特色鲜明,本科专业建设成果显著,毕业生就业率高,人才培养成效昭彰。教师团队才学兼备,科研成果丰硕,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及公益活动,与地方政府、企业等紧密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步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廊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守牢育人育才初心使命,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中长期发展目标制定了“1328”战略发展思路,锚定“升格大学”一个中长期发展目标,走好“师范性、应用型、开放式”高质量发展道路,围绕“申硕授权、审核评估”两大攻坚目标,系统推进“党的领导、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科研创新、教师队伍、创新创业、信息赋能、国际交流”八项重点任务,凝心聚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建设新篇章。

看莘莘学子,志在四方。 吾辈应继往开来,勤勉不怠,博古通今,融汇中西。当怀敬畏之心、鸿鹄之志,求真务实,锤炼品行,精进学业;须铭记:报国之道,在于自强,当以所学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不负母校培育之恩,不负国家期望之重。当力行:积极参与校庆活动,以实际行动,传承母校之圭臬,彰显学子之风采。

祝我廊师,文明誉远,教泽源长,喜迎燕赵英才荟萃之盛举;愿我廊师,孜孜不辍,行稳致远,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荣光。
 
作者系传媒学院2022级新闻学专业 贾儒涛